孩子为何害怕承认自己在生气?

发表:2024年03月21日
文/李介文

当珍爱之物被夺,我们如何反应?儿童临床心理师李介文在《你的孩子不奇怪》一书中,通过小宇的笔芯盒的故事,提出这个问题。小宇因笔芯盒被抢而打人,常见的家长反应是严厉的“不可以打人!”但李介文引导我们思考,若被夺之物是我们的手机,感受又会如何?他指出,成人与孩子对物品的情感价值可能相似,我们在理解孩子的情绪时,可能忽略了这一点。这种理解上的缺口,可能是沟通障碍的原因。Purcell和Murphy将生气分为三类,每种背后都有其原因。从小宇的故事,我们学习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及回应孩子的情绪。

(123RF)
(123RF)

隐藏的生气

在探讨孩子的情绪反应时,我们常见到孩子即使生气也不承认,因为他们担心显露情绪会惹怒大人。从小接受生气是负面情绪的教育,孩子们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生气,以讨好他人。他们的生气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如酸言酸语或被动攻击。例如,当被要求做事时,孩子可能不悦。

孩子可能因为自己的不足或对自己生气而感到愤怒。自尊心在孩子处理生气时扮演着关键角色。自尊心分为健康自尊心和不健康自尊心。如果孩子拥有良好的自尊心,就能够勇敢告白且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或他人的侵犯,不健康的自尊心容易使孩子选择隐藏或夸张表达自己的愤怒。

爆炸式的生气

解决生气这种情绪,实际上不是靠忍着不发作,或不顾场合的生气就可以解决问题。孩子需要学习如何在合适的时机和场合表达生气。当孩子不能控制生气,就像火山爆发,事后又会因不当的行为感到自责。

这种情绪的循环,特别在敏感和防备心强的孩子身上更为明显,他们可能选择“先下手为强”的方式来表达生气。这种爆炸式的生气通常会带来短暂的效果,如让人不敢惹他们,或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使孩子不断重复这种不适当的生气模式。

慢性的生气

有些孩子是一天到晚都处在一个中低强度的生气情绪里,好像看什么都不顺眼、对什么都不满意,或者因为某件事而记仇。

不管任何情绪,只要当下没有被处理好,它就会像重金属一样累积在体内,是一种慢性中毒,也就是为什么生气的情绪这么难被处理,一来是原因可能有很多,二来是当孩子的问题被我们发现时,已经积重难返。

当然,孩子也有可能是对自己不满意,将这些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很难想象吧?我遇过许多不想读书的孩子,有许多孩子问我“老师,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很没用!爸妈一直叫我读书,他们怎么这样!”其实孩子是很在意自己读不好书。

那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呢?可能是落后太多了、要追上去很难;可能是太不保险了,如果我认真读了,成绩依然不好,那我不就没理由可讲了吗?可能是自己或家长设定的标准太高了。做不到,干脆就说我不想做或生一场气再说。

观察、理解孩子的情绪

孩子们知道生气不是好事,但他们仍然会生气,因为这是他们表达无法言喻的情感的方式。当孩子生气时,我们应该冷静地观察和聆听,这是改善亲子间情绪互动的关键。我们经常对孩子抱有期望,例如,希望他们能控制情绪或积极面对困难,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试图理解孩子为何生气。

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和提问来深入了解孩子的情感,帮助他们学会更好地处理情绪。当我们理解并能回应孩子生气的原因时,才能帮助缓解他们的怒气,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视。

(本文节录于时报出版的:《你的孩子不奇怪:改变,从理解孩子的奇怪开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