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为何屡屡犯头痛 官衔再大难治体制之弊

发表:2015年06月17日

【本报综合报导】尽管共产党官方意识形态中一直标榜其体制可以“解放生产力”,并以此作为其执政合法性的重要依据,但在现实中,现有体制所起的作用却往往相反。这一点,作为在经济第一线的李克强深有体会。

“尸位素餐”的“懒政”

去年5月底,官媒报导李克强为政策落实不到位已经“拍了桌子”,“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李克强说到这儿加重了语气,“说得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

去年10月,陆媒报导李克强在国务院会议中再度使用了“尸位素餐”一词。

证明“你妈是你妈”是“故意设置障碍”

在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谈到“我看到有家媒体报导,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他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

“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人家本来是想出去旅游,放松放松,结果呢?”李克强说,“这些办事机构到底是出于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还是在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

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行政审批最繁杂的国家之一。前几年,中央级还有一千多项,地方级接近两万项,“公章马拉松”可称得上世界吉尼斯行政审批纪录,“审批马甲”、“权力二婆婆”成为中国行政的另类风景线。这制约着民间创造力,窒息着公民社会成长空间。

“没有一两年根本下不来”

在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说,他此前在某省考察水利工程建设时,询问当地负责人,为什么钱拨下去了、地也批了,却迟迟不开工?对方说开工前需要几十项评估,“没有一两年根本下不来”。

“他给我解释了一下,有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水影响评价(水评)、能源评估(能评)、安全评价(安评)、交通影响评价(交评)、地质灾害评估(灾评)、地震安全性评价(震评)、文物影响评估(文评)、雷击风险评估(雷评),还有气象评估(气评)……”李克强一口气列举了一长串各类评估。

“我到一些地方考察,有些企业反映,现在表面看起来审批项目是简化了,但真要办事,还需要经过层层的中介服务。有些中介机构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

省级官员特批 全国劳模却“哭了”

在5月6日的常务会上,李克强谈到,在海南,一位基层工作者参与评选全国劳模时,仅报送材料就需要盖8个章,结果他跑了几天也没盖全,最后还是省级官员特批才得到解决。

“盖完章他当场就哭了。”讲到这儿,李克强发问,“老百姓办个事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

对此有评论认为,这还是体制内的劳模评举,尚且如此效率低下,可想而知普通百姓办事之难。

“一个处长都能把你搞死”

陆媒去年报导,在过去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曾当面质问在座部委负责人:国务院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没?你们各自的责任履行了没?

“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在今年4月15日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说。

《中国青年报》刊登署名周云龙的文章评论说,在当前体制下,99%的企业家都要和具体的办事人员打交道,各处处长、副处长直到科员,这部分人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具体的投资环境。文章称,某省一个富豪,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无忌说:“老板再大,一个处长都能把你搞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