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去杠杆 僵尸国企成目标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日前,中共政治局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提到处置“僵尸企业”的问题,可见未来数月将是经济去杠杆的过程,对经济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
“僵尸企业”,指那些没有办法继续经营、应该破产但又没有破产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吸食银行贷款和政府资金为生。同时,受这些企业影响,形成经营不善、缺乏活力的银行体系。
中国的“僵尸企业”近年也更受关注,目前,在中国大陆产能过剩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国企,这些企业常年靠政府财政补贴过日子,长此以往形成了很多靠政府财政补贴活下来的“僵尸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工人数量很多,动则上万人,甚至有十几万员工,一旦破产清算对社会影响较大。各地方政府出于“维稳”目的,不断想方设法输血给这些“僵尸企业”。
去年,中国国资委梳理出央企需要专项处置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2,041家,涉及资产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不过从央企处置“僵尸企业”进度来看,未达预期效果。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僵尸企业”主要分布于钢铁、煤炭、电力、冶金、石油加工等经济强周期或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处置起来会涉及到大量的就业问题。
事实上,中国国企(央企是归属中央管辖的国企)的债务风险已经在暴露,如中钢债券违约,地方国企东北特钢也陷入债券连环违约的困局。7月2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官员表示,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做好去杠杆工作,因为这是风险的源头。
据《凤凰财经》7月30日报导,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去杠杆主要是去国企的杠杆。但是,地方政府、国有事业单位不改革,30万亿元的政府和机关团体存款压在银行系统里,就会产生贷款和债务。这个问题不解决,却用货币政策给其它经济体“吃药”,就会出现政策不协调、经济下滑过快以及其它问题。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经过研究认为,上半年金融去杠杆只是集中在金融领域,没有触动实体经济。而日前结束的中国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并且着重去“僵尸企业”的杠杆和地方政府的杠杆。所以,下半年的经济去杠杆对实体经济将产生实质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