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李商隐 (下) 抒情诗凄美绝伦

发表:2018年12月27日

(接上文)

抑郁不得志 身在尘世向往方外 

唐代的某年,李商隐前往拜访一位隐者,但是最终没有遇到隐者,于是写下两首七言绝句《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其中第一首的内容如下: 

秋水悠悠浸墅扉,
梦中来数觉来稀。 
玄蝉声尽叶黄落,
一树冬青人未归。 

秋水,指秋雨。悠悠,悠闲自在。秋雨本来没有悠闲自在的境界,但是因为隐者和观察者的心灵投射,使得秋雨变得人格化。“梦中来数觉来稀”,诗人李商隐已经多次在梦中梦见前来拜访的这位隐者,但是醒来之后却觉得现实的情景好遥远。李商隐虽然没有在诗中点明拜访的隐者的姓名,但是一定是李商隐非常敬仰的一个隐者。 

玄蝉,秋蝉。冬青,冬青科常绿乔木,耐寒,经历霜雪而不凋谢。李商隐在此诗中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的意象:秋雨、草房柴门、秋蝉、落叶、冬青树,徘徊于现实与梦境、出世与入世之间,创造出飘然尘外、冲淡平和的境界。 

悠闲自在的秋雨,浸润着草房的柴门。在梦中曾无数次的来过这里,醒来却又觉得非常遥远。秋天的蝉已经不再鸣叫,树叶也开始慢慢的变黄飘落。但是,在隐者的门前,有一颗经过秋霜依旧苍翠的冬青树。隐者出门还没有归来。唐代有很多的隐士,自然也就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拜访者,寻访不到就会心生感慨,写下了许多心怀惋惜的诗篇。

李商隐雕像。(公有领域)
李商隐雕像。(公有领域)
梁启超手书李商隐的无题诗。(公有领域)
梁启超手书李商隐的无题诗。
(公有领域)

例如,诗人王维的《春日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等。 

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是此类诗中的一首佳作。他对于隐居者的拜访,是尘世中人对脱离尘世者的拜访。

诗歌以对意象的精心营造,以尘世中人的视角,写出了诗人李商隐对隐居者闲云野鹤、超然物外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坛奇才官场失意 临终萌生出尘之志 

李商隐九岁丧父之后,遂奉母居住在郑州荥阳。跟随博通五经的叔父李房学习古文和书法,希望能振兴家道。在此时便奠定了他学识文采方面深厚的根基。

十五岁时著《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名传乡里。十七岁时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辟为巡官。

令狐楚爱其才,令在其门下与其子令狐绹为同学,并教授骈文。令狐楚亦师亦父地在李商隐的生活和学识上给予指导,因此李商隐终其一生都对他心怀感激。 

开成二年间(837),李商隐应举,经令狐绹举荐登进士第。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王茂元因爱其才,以女相嫁。是时,朝廷牛、李党争激烈,王茂元属李党。义山因娶茂元之女为妻,被牛党令狐家族视为“背恩”。

背恩,古代是指,辜负了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不思报答。背恩忘义,背叛恩德,忘却道义。

从此,义山无意中被卷入了两党倾轧的漩涡,郁郁不得志,虽曾入为秘书省正字,但一生大部分时间浪迹各地幕府,充当幕僚而已。 

后来,李商隐展开了他自己的官宦生涯,由于本身个性,使其行事常常出于感情,因而忘了考量当时复杂的政治生态,也因此,遭人误会他涉入牛李党争并依违于两党间。所以,即使他曾考中进士,其际遇总是浮浮沉沉,不甚得志。

他虽然才华横溢,文采超群,但是却是失意的一生,颠沛流离的一生,甚至可以说是悲苦的一生。他仕途坎坷,在他二十六岁那年求助令狐绹登第之后,也是郁郁不得志,最高也只做过六品太学博士。一辈子大部分时间寄人篱下,做别人的幕僚和书记官。

他也曾渴望并试图改变这种不堪的命运和颓废的心境,期求幸福与快乐。

为此,他到玉阳山中求仙访道。但多年修炼求索,却又迷茫困顿,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和驱散心中的疑云,反而频添葛藤。 

大中五年冬,李商隐四十岁时,爱妻突然病故,撒下一对儿女无人照料,为了活计,他忍痛南下四川。

此时的李商隐深深感到了生命的脆弱,人生苦短,祸福难料,兴衰相伴,苦空无常。他认识到欲求解脱,只有一心向佛精进修学才是正途。于是常常住寺为行者,青灯黄卷,扫地打钟,精进修行。由于他的悟性很高,很快对无上甚深的佛法妙理和因果缘起有了深刻的认知。

这一年,李商隐随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入川任节度书记官。在此他有幸遇到了佛门高僧智玄国师,从此开始了他全新的生活。

此后他的诗作风格与前迥然不同,完全畅游在佛法大海之中,赞佛颂法和修心养性的诗文,成了他诗作的主流。

如五言律诗《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大中十二年(西元八五八年),李商隐在荥阳家中养病时,寄信给他的师兄、著名高僧僧彻大师:“某志愿削染为玄弟子。”此时他已病入膏盲,临终萌生出尘之志。 

李商隐后期的大量诗作,反映出了他在佛理的熏陶之下,了悟人生苦空无常的心境,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他过去那种受伤、悲怨、颓废无奈的心境,从而步入了一个开朗明快、自由自在的清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