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害韩信的人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发表:2023年01月31日
文/陈天鹏

萧何、张良和陈平在秦末汉初都是叱咤风云、名垂史册的人物,可他们三人的后代为什么不仅没能继承他们的荣华和爵禄,反而灾祸连连呢?这与他们三人在汉朝第一功臣韩信被残害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兵仙韩信
兵仙韩信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分别把萧何、张良和陈平写入了《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和《陈丞相世家》中。

萧、张、陈三个人中,萧何功勋卓著,被刘邦分封为汉朝第一功臣。汉五年,在刘邦对下属论功行封时,萧何被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面对曹参等武将的不满,刘邦对他们说:“你们充其量也就是个追捕禽兽的猎狗,而萧何是指出哪里有猎物的猎人。况且你们只有几个人追随我,萧何举家族几十人追随我,所以他的功绩是最大的。”就连身被伤了七十多剑的曹参在分封时也只是获得了一个平阳侯的爵位,位置被排在了萧何之下。

萧何被分封为酂侯后不久,刘邦为了再次嘉奖萧何,特地为其增加食邑两千户,同时分封了所有萧氏子弟。并赋予萧何带剑进宫、鞋履上朝、面圣免礼的特权。汉十一年,刘邦听说萧何和吕后杀害了韩信的消息后,再次增加萧何食邑五千户,职位由丞相拜为相国,并派一名都尉率五百士卒保护萧何,权倾一时。

留侯张良从鸿门宴秘密帮助刘邦开始追随刘邦,曾经随刘邦征战四方,但是少有功绩。后来因体弱多病的原因,专门为刘邦出谋划策。

在定都长安、阴封韩信、固陵会侯、分封雍齿和更易太子等重大事件上,为刘邦、吕后出谋划策。汉六年分封功臣时,刘邦赞誉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张良自择齐地三万户而封,后来在张良的坚持下被封为留侯,食邑五千户。

有盗嫂昧金绯闻恶名的陈平,既没有萧何与刘邦那般同乡知遇、举家追随的渊源,也没有张良出身贵胄、先祖庇荫的基础,完全靠自己帮助刘邦离间项羽与范增、云梦诱捕韩信、智解白登之围等密谋奇计,先后被封为户牖候、曲逆侯,食邑五千户。刘邦死后,陈平继续得到吕后信任,辅佐年幼的汉惠帝。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与王陵一起被擢为左右丞相。吕后死后,陈平和周勃等一起诛杀吕氏,立代王刘恒为帝,其间陈平官至丞相。

萧何、张良和陈平在楚汉之争、逐鹿中原的历史过程中,立下了如此功勋,父荣子贵,子承父业,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他们在自己建功立业的过程中,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孙能依靠父辈的庇佑享受人间荣华。可是根据史书的记载,他们三人的后代不仅没有从前辈获得的荣华和爵禄中得到福报,反而从前辈那里承继了恶业和祸殃,不是断子绝孙就是斩首弃市,令读史阅古的人不胜感叹。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三人的后代恶报加身哪?在《史记》和《汉书》记载中,萧何、张良、陈平终其一生,不过是为其主刘邦竭诚尽智而已。以史料翔实、记录客观而闻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在书写三人的历史时也没有收集到他们行凶作恶的记录。萧、张、陈三人的后代遭遇的不幸,似乎是无妄之灾、无因之报。其实透过历史记述的经纬脉络,就可以看到在为刘邦竭诚尽智的活动中,他们三人在汉朝第一功臣韩信被残杀、三族被诛夷的悲剧中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造下了程度不同的恶业,也因此让自己的后世子孙承受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恶报。

十八世纪绣品《六道轮回》局部,现收藏于伯明翰艺术博物馆。
十八世纪绣品《六道轮回》局部,
现收藏于伯明翰艺术博物馆。

刘邦对韩信的猜忌和谋害之心起始于汉四年。当时平三秦、出井径、灭燕赵、并齐地、绝项羽的韩信,已经是楚汉相争格局中最重要的力量。不论他投向楚汉中的哪一方,哪一方必然获胜。也具备了既不联汉、也不助楚,以自己庞大的实力和影响顺应天下厌战之心,平定楚汉和其它诸侯,一统天下的实力。

然而,韩信却始终抱着对刘邦“让我坐他的车、穿他的衣服、食用他的美食”的感恩,认为自己应该秉持坐别人的车就应该承担他的灾难、穿别人的衣服就应该考虑别人的忧愁、食用别人的美食就应该在关键时为别人死难的忠义。面对项羽的使臣武涉和齐人蒯通的游说,韩信没有充分认识刘邦的反复无常、了无忠义的本性,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助汉灭楚后将要陷入的危局。所以就拒绝了武涉提出的联合项羽击败刘汉、三分天下的建议,谢绝了齐人蒯通不助楚汉、自霸天下的奇谋,派出使臣到刘邦处说:“齐地和楚地接壤,民风骠悍不易节制。”要求刘邦册封自己为假齐王。

韩信的使者对刘邦说了韩信的想法后,刘邦心生猜忌勃然大怒:“我今日被困,从晨到暮盼望他来救我,现在却要自己封王。”作为谋臣的张良和陈平本来非常清楚,此时,势大名高的韩信要求刘邦分封自己为假齐王,本身就说明韩信对刘邦没有异心。但是他们二人却没有出面消除刘邦的猜忌,而是在旁捏着刘邦的脚,悄悄地附在刘邦的耳旁说:“近日汉王受困,处境穷蹙,怎么有能力禁止韩信称王哪?!不如把这个我们本来没有的东西送给他,就势立韩信为王,然后善待他,使他自守,否则将要生变。”刘邦知道了张良、陈平的意思后,就势骂骂咧咧地说:“大丈夫作诸侯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啊!”于是就派张良前往齐地,册封韩信为齐王,然后征集韩信的兵攻打项羽。从此,刘邦对韩信的猜忌、怀疑之心得到了强化。项羽败亡后,刘邦马上把韩信调离齐地,封为楚王。

汉六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召集武将问事。诸将都说:“马上发兵攻打韩信,坑杀了这个竖子。”刘邦没有说话。众将退后,刘邦问计于陈平。其实刘邦和陈平都知道韩信不可能谋反,作为谋臣的陈平此时至少应该要求刘邦派人前往楚地核实,然后再作定夺。

但是陈平清楚刘邦想要借机清除韩信的内心,就问刘邦:“有人上书韩信谋反,外人知道吗?”刘邦说:“没有人知道。”陈平又问:“有人上书韩信谋反的事,韩信知道吗?”刘邦说:“韩信也不知道。”于是陈平就为刘邦详细分析了楚强汉弱、征楚必败的形势,为刘邦出了伪游云梦,秘捕韩信的奸计。当刘邦伪游云梦到达陈楚之界时,只身谒见刘邦的韩信被抓。刘邦也知道韩信根本没有谋反,所以就免去他谋反的罪,把他降为淮阴侯带到了长安。

汉十年,陈豨反,刘邦率军亲征,韩信因病没有跟随。其间有一个家奴因为犯有过错被韩信所囚,坊间传说韩信要杀死这个家奴。于是被囚家奴的弟弟就到吕后那里告发韩信,说韩信准备诈诏赦免诸官的奴隶来攻打吕后和太子。吕后急忙向留守长安的萧何问计,精明过人的萧何知道韩信家奴弟弟的告发根本不足为信,极有可能是为了救其兄长的诬告之词,有御林军护卫的皇宫也非常安全,根本不是靠官家的奴隶可以攻破的。但是那个曾经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又在韩信离开刘邦时追回韩信的萧何,仅凭一个奴隶的诬告,就为吕后出了一个诱使韩信入宫,然后残杀韩信的毒计来。

吕后根据萧何的计策从皇宫发出敕书,谎称有人从刘邦处来,说举兵反叛的陈豨已死,要求诸侯大臣来贺。敕书发出后,萧何还专门前往韩信的住处欺骗韩信说:“你虽有疾病,也要勉强来祝贺一下。”忠义报恩的韩信又像在云梦时一样信以为真,贸然进入皇宫。吕后就让事先埋伏好的武士捆绑了韩信,用长戟残杀韩信于长乐钟室,并诛夷韩信三族,一代功臣惨烈而死。

韩信死后,萧何、陈平、张良计害忠良的报应也如影随形而来。萧何在汉孝惠二年去世,终其一生努力而获得的酂侯这个爵位,就像一个带来灾祸的符咒一样,开始在他的后人中不断地传递着灾祸和不幸。谁接受这个爵位,谁就会厄运加身。据《汉书萧何曹参传》记载,萧何死后第一个继承这个爵位的是他的长子萧禄,袭爵的萧禄无子绝嗣。垂帘听政的吕后只能册封萧何的妻子为酂侯、加封萧何的幼子萧延为筑阳侯。

孝文元年,萧何的妻子因过被除国,由萧延继承酂侯的爵位。萧延短寿,继承爵位后不久就去世了。死后由他的儿子萧遗继承酂侯的爵位,不幸的是萧遗又是绝嗣无子。汉文帝只能让萧遗的弟弟萧则袭爵,袭爵后不久萧则就因为犯罪而被免爵除国。到汉景帝继位时,萧何家已经绝嗣了。

景帝二年,汉景帝特别颁布诏书说:“相国萧何是高祖时代的大功臣,参与过争夺天下的大事,但是现在后代都灭绝了,朕十分痛心。可以把武阳县的二千户封给萧家远房旁系的孙子萧嘉。萧嘉死后,由萧嘉的儿子萧胜继承爵位,后来萧胜因罪被免。汉武帝时,朝廷再一次颁布诏书,到处寻找姓萧的后代,终于找到了萧庆袭酂侯,萧庆绝嗣。萧庆死后,又经过极力寻找,又找到萧姓四人短时间袭爵,后来都因罪而被免。到王莽时,连姓萧的人家都没有一户了,萧姓后嗣彻底灭绝。

对于韩信的惨死,陈平所起的作用仅次于萧何,其后人也受其奸计害忠良的牵连,承受短寿、禄薄之报。陈平在孝文二年卒,死后被追赠为献侯。他的爵位由儿子陈买所袭,两年后陈买死,由陈买的儿子陈恢袭爵。陈恢在孝文二十三年死,由陈恢的儿子陈何袭爵。袭爵当年,陈何因为抢夺、强奸他人的妻子,被斩首弃市,爵位被废、封国被除。到汉武帝时,陈平的曾孙陈掌只是一个小小的詹事。在娶了皇后卫之夫姐姐卫少儿后,陈掌一直想要利用和皇后的关系继承陈平留下的爵位,但是最终没有成功。曾经名显位尊的陈平,其子孙就这样以平民的身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最好的还是张良,早年追随刘邦征战,后因身体疾患,多为刘邦出谋划策。在鸿门之宴、定都长安、固陵会侯、分封雍齿和更易太子等重大事件上,为刘邦、吕后出谋划策,多为采用。项羽败亡后,不知是身体疾病的缘故,还是知晓功就身死、兽绝弓藏的道理,张良绝大多数时间,远离世事学辟谷服气之术。他死后,他的儿子张不疑袭留侯之爵,孝文帝五年,留侯张不疑以不敬罪,被免留侯。张良的后人也就这样在历史的记述中消失了。有野史记载,张良和张不疑追随赤松子学辟谷服气之术,先后尸解成仙,此为后话。

陈平在历史上以谋术而闻名,在世时就预料到了自己的行为必然会祸害后人。陈平在晚年曾对别人说过:“我这个人一生好使用阴谋诡计,这些都犯了道家的禁忌和戒律。我这一生就这样废掉了,断了修道成真的路,就是连我的后世子嗣,也会因为我的所作所为,不可能再兴旺发达了。这些都是我过去使用诈术、诡计的报应。”

最惨的还是萧何,在为刘邦用事的几十年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活中为人谨慎、简朴为守、处处精明。晚年时为了防止未来的豪强抢夺自己子孙的福禄,所以购买田产时一定会选择贫瘠、偏僻之地。他对别人说:“假使后代贤能,能学习我的简朴,生活必然可以为继;如果后代不贤,也不会因为田产地理位置的原因被他人夺去,断了子孙的生活来源。”然而,萧何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使用阴谋残杀韩信是损德折福的大恶之事,他自己的后代不仅没有那么大的福德去享受他遗留下来的爵位和来自皇家的恩宠,而且还要不断承受自己所作大恶之事的报应。

战争进行之时、朝代更迭之际,抑或是太平盛世,谋臣役吏竭尽其能各为其主,本无非议之处。能够这样尽忠竭智的人,往往能获得世间的赞誉、史家的溢美。但是在各为其主的过程中,不论谁放弃了是非善恶的基本判断,超越人伦和道德的底线,不管当时的世人如何羡其权高势重,慕其富贵荣华;史家如何倾其翰墨、笔下生花,溢美他们的伟绩丰功,但是天理的责罚必然紧跟其后、如影随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