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重启“烂尾”工程 习近平率众视察雄安

发表:2023年05月22日
本报综合报导

近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率领亲信常委到雄安视察,重申建设雄安新区的决策“完全正确”,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个已耗资人民币5000亿的北京陪都,并不被外界看好,甚至被视为习近平执政以来的烂尾工程之一。有人认为,习的表态说明党内杂音多,有人质疑他;还有分析认为,习打算借着肯定建设雄安,给衰弱的中国经济注入强心剂。

三常委陪习视察雄安督战千年大计

据新华社报导,5月10日,习近平率领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三名政治局常委视察雄安新区。随行人员还包括中组部部长李干杰、副总理何立峰、发改委主任郑栅洁等人。此次视察官员级别之高,队伍之庞大,引起外界注意。

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

习近平在视察期间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并表示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不能心浮气躁”。他并说雄安各方面工作是“扎实有效的”。

过去20多年以来,中共总书记和总理通常不会在北京之外同时出现,除非遇到重大的事情。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除非涉及重大事件,很少会有政治局常委陪同中共总书记在北京之外考察,一般是由分管的政治局常委随行。

迄今,习近平已三次到雄安视察。2017年由第一副总理张高丽陪同视察,2019年由第一副总理韩正陪同。今年同时有三名政治局常委陪同习视察,更为罕见的是总理李强也亲自陪同。港媒评论说,如此阵势,等于是现场办公和督战。

雄安耗资5000亿被嘲烂尾工程

据中国官方报导,雄安新区是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设立的。

2017年4月,国务院宣布设立雄安新区,称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被称为北京的陪都,用于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转移,以解决京、津两大城市在经济、社会方面的紧张问题。雄安新区项目一度带动当地房价,并使与河北相关的股价暴涨,但不到两年,就传出了建设停滞、工程烂尾的消息。

六年过去了,雄安新城没人愿意来。房屋租不出去,街道空荡荡,房产价格不断下跌。2022年10月4日,新华社旗下“新华每日电讯”刊文称,雄安有近1500栋住宅交付,居民迁入新居。但发布的视频显示,所有亮灯的房间都是空的,屋内看不到一件家具,也看不到一个人影。

耗资达300亿人民币打造的亚洲最大高铁站——雄安高铁站,总建筑面积47.52万平方米,有66个足球场大小,相当于6个北京站,站场总规模13站台23条线路。雄安车站已在2020年末投入使用。但是据实地考察的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高铁站周围杂草丛生,站内客流量极少。

雄安新区计划也因此被网友们嘲笑为习总的“最大烂尾工程”。

著名水利专家王维洛曾指出,雄安选址是在“冀中凹陷”,是华北平原最低洼的地方,容易出现洪涝,不适合建造大城市。

另外,习近平此次视察雄安,雄安火车站广场上的草已被除尽。但在官媒播放的影片中可见,他所到之处除了官方安排的一些“群演”,整座城市冷冷清清,一片荒凉的景象。

千年大计成逼迁大计

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会议期间,河北省委副书记廉毅敏曾通报,5年来雄安新区已投入4600亿。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雄安新区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40个。官方此前还称要斥资30万亿元人民币“打造一座未来之城”,用以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的高校、医院、央企等,目标是成为中国的“副首都”。这座城市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习近平在这次视察雄安的座谈会上要求推动第二批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创新业务板块以及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迁往雄安。

据陆媒报导,当前,河北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阶段,央企疏解工作也呈现出加速之势。

河北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雄安新区建设提速。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开工建设,4所高校和2家医院选址落位,20多家央企子公司注册落地。

2023年,全面落实中央疏解清单,推动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2所医院加快建设,争取30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这四所北京“双一流”高校将疏解到河北省雄安新区,预计2025年秋季对外招生,2035年全部搬迁完毕。

在此之前,中核集团、航天科技、中船重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南方电网、中国联通、中粮集团、中国中铁等31家央企均已表态“雄安新区建设不缺席,与发展政策同频共振”。  

对于将北京的公司迁往雄安,经济学专家们认为,这会进一步看空北京的房价,包括住宅和商业地产。

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则分析指出,正是因为人们不去,习近平只好强制让北京的很多国有机构迁过去。 

对此,来自雄安的旅美学者李先生对雄安新区前景并不看好。他在2022年10月接受外媒采访时说,当局要求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等单位,分期、分批迁往雄安,但没有单位真的搬到雄安。他分析说,有三大因素决定了雄安新区一定会烂尾。第一,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已经改变不了了,在财政资源上它会枯竭的;第二,中共的非市场化做法,注定了雄安不会有活力;第三,雄安从地理位置上,真的不是一个好地方,属于一个洼地,在那儿建一个大城市,如果遇到1963年那样的大水的话,会整体被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