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博士专栏 中国人海外消费正悄然转型

发表:2016年09月12日
近年来,中国人在海外疯狂购物,“暴买”、“狂扫”等诸多报导不时见诸报端、网络,刺激着国外商家以及民众的神经。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连续下滑,国内当局反腐的不断升级深入,中国人在海外狂扫奢侈品、名牌的行为也不可避免的迅速降温。与此同时,国内的消费者除了在国外购买产品以外,在国内通过跨境电商的消费额大幅度升高,俗称:“海淘”。
 
消费的品种无论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在悄然转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大牌奢侈服饰、皮具、箱包、手表、鞋类等以外;奶粉、化妆品、餐具、马桶盖垫,甚至小到牙刷、杯子、指甲钳等生活用品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人的购物清单。

(Thinkstock)
(Thinkstock)
 
造成这一奇特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奇高,商品价格明显地高于原产地,除了进口关税外,有些品种还需要缴纳消费税,包括:化妆品、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汽车等等,共有13个档次的税率,最低3%,最高56%。另外就是国内产品质量差,设计老旧或者干脆就没有,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可以说:中国的消费者是被逼着去海外消费。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中国人境外消费额均超过1万亿人民币。中国出境旅客人数连续第五年以20%的速度增长,年均超过1亿人次,人均境外购物消费额超过650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比80年代的日本消费者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金额上都大大的超出。
 
但是大家也不可能一年到头在外出国旅游、海外购物啊!能否不出国门,在家门口或者干脆在家里就可以“海淘”呢?答案是:当然可以。由此,国内的“跨境电商”应运而生,迅猛地发展起来,“海淘”越来越方便,短短时间迅速普及,而且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
 
与一线城市相比,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的巨大的消费能量让人难以想像。这类消费人群,花起钱来更加大胆,比一线城市的人群更舍得消费。一线城市由于城市发展处于前列,消费心理逐渐成熟。在经过狂热消费期后,购物明显的理性了很多,进入个性化、差异化的时期。比如:北京的消费者青睐Celine、Bally、Michael Kors等相对低调一些并且价格适中的品牌;上海的消费者喜欢的品牌有:Prada、Lancom、Gucci等;广州的消费者偏爱Adidas、Coach、Nike等;而深圳人喜欢Whoo等韩国的品牌。二线城市:比如武汉喜爱日本、韩国的生活日用品、狮王牙膏、花王尿不湿等等,重庆人爱好Gucci、Givenchy等。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网上“海淘”消费额同比上涨77%,二线城市上涨84%,三线城市上涨108%,西南地区增长最快,以今年6月17日为例,这一地区的“海淘者”通过国内跨境电商,网上抢购日本最新限量版的Gucci包,以及Adidas NMD Sneaker等,在10分钟之内被一抢而空。而一些不属于日常消费类的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比如:土耳其神灯、阿拉伯羊毛地毯、无花果等。“海淘”的地区以北美洲和亚洲地区增长最高,同比超过33.8%,33.1%;欧洲超过20%,大洋洲是增长12%。但是,“海淘”的价格还是比直接在国外购物还是要偏贵一些,而且到货时间长,有时候在中国海关报关检查也会耽误时间;有时候有假冒伪劣产品混杂其中。因此,如果有机会,消费者还是更愿意一边出国旅游,一边享受海外购物乐趣。
 
北美的华人不难发现,美国的许多outlets成了中国游客必去的地方。除了品牌齐全、产品质量可靠、退还方便外,价格便宜自然是首要原因。outlets购物中心面积很大,形形色色的知名品牌一应俱全,更吸引人的是:即使没有碰上打折季节,许多大牌服饰、皮具的价格只有中国国内同等商品价格的三分之一!这其中很多品牌还是“中国制造”。想想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经过长途运输,来到美国,本来美国人的平均收入就远远超过中国,却能买到价格便宜,质量上乘的“中国制造”的产品,让中国人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根据一家投资银行的预测,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正在迅猛的增加,到2022年,人数将达到5亿人,这意味着将会产生一个20万亿美元的巨大的市场。其中,海外消费将会占据主要份额。不夸张地讲,中国的消费者现在以及未来几年将会继续支撑海外的消费市场,而且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官方正在强力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制造业升级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中国消费者海外购物以及“海淘”是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