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财经界对中国经济改革表忧虑

发表:2016年10月04日
【记者黄兴义编译报导】在中国美的集团收购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Kuka)后,位于亚琛(Aachen)的半导体机械制造商德国爱思强(Aixtron)又被一家神秘的中国公司买下,现在又传出德国照明大厂欧司朗(Osram)也正在和来自中国的买家接洽。由于这些被买走的公司或标的都是知名度很高的股票上市公司,德国政经界注意到中国政府在这一波海外并购活动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产能过剩、银行债台高筑等现象,更引发了媒体对于这并购热潮背后中国经济改革议题的关注与忧虑。
 
德国是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关于中国经济议题的报导在德语媒体一直都有,但《世界报》(Die Welt)在9月26日由其财经编辑史多克(Franz Stocker)发表的文章《欧盟应保护工作岗位免受中国影响》(EU sollte Jobs vor China schützen)则明确表达了对欧洲就业市场可能受中国经济政策影响的担忧。

库卡公司被中国美的集团收购。图:位于德国莱比锡的宝马工厂,用库卡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组装宝马3系车身。(维基百科)
库卡公司被中国美的集团收购。图:位于德国莱比锡的宝马工厂,用库卡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组装宝马3系车身。(维基百科)
 
这篇文章中史多克对两位专家进行访谈。一位是自1993年就居住在中国,现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武特克(Jörg Wuttke);另一位是对冲基金公司Astellon的共同创办人暨投资部负责人恩德鲁赫(Bernd Ondruch)。
 
武特克本身也是德国化学大厂巴斯夫(BASF)在中国的负责人,可以说是最了解中国政府调控经济方法和策略的德国人之一。由于中国政府为保护就业,不惜以国有银行不断对营运不佳的国营“僵尸企业”进行融资,导致产能步伐缓慢,过剩钢铁低价倾销外国的结果,连带使得欧洲数千钢铁工人失业,但欧盟除了祭出高关税政策之外,似乎毫无对策。武特克在《世界报》访问中,呼吁欧洲和德国应该为本国的公司争取权益,保证这里的员工权益在不公平竞争下免受侵犯。
 
面对中国政府上述贴补政策导致中国银行债台高筑的现象,恩德鲁赫在采访中指出,新贷款起到的效果越来越小,现在一元人民币的贷款还能产生两毛钱的增值,但三年后将不能起任何作用,甚至还有可能造成负增长。而僵尸化的经济对世界其它国家而言也极其危险,因为人民币将被迫贬值,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急剧下跌,可能引发世界范围的通货紧缩。
 
面对记者询问中国经济是否将崩溃脱轨,武特克则持保留意见。他认为中国的经济体系大部份还是封闭的体系,几乎一切都是国家持有,国家可以运用政治手段自行吸收债务,虽然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最快债务增长速度,对外的姿态却可以像啥事都没有,一切安好。
 
恩德鲁赫建议北京政府必须放弃维持不实际的高经济增长目标。产能过剩带来的6%的增长率不如2%到3%的高质增长。此外,在国家操控的融资政策下,存钱的中国老百姓相当于变相被剥夺了财产,普通老百姓不能将存款转移到国外,他们的血汗钱却被拿来注入早就该倒闭的国有企业。
 
武特克在这场访谈中提到,三年前,中国新政府上台时就承诺要就这些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但如果落实这些措施,就得面对数百万人失业和经济增长衰退的后果。所以没有人敢迈出这一步。
 
中国政府显然希望运用其它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如借由推动“一带一路”、高铁出口、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创造中国产业界的市场需求;让人民币纳入世界货币后,希望能增加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流通量,减轻加印钞票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上述措施虽然方向正确,但似乎缓不济急。
 
武特克表示,目前中国政府显露出的改革疲态,正和现存问题形成强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