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或将亡于中药 中医精髓几近丢失 传统的中药“病”了
【本报综合报导】12月6日,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布会上,大陆卫计委官员承认中国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表示这“不是危言耸听”。近几年来中医将亡于中药的说法又再次被提及。
据陆媒报导,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有人说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着急的是,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国医大师,你开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那就会毁掉中医。”
大陆一中药市场(Getty Images)
大陆一中药市场(Getty Images)
早在2011年,《新民周刊》第45期就刊登了一篇题为《中药病了?中药已死?》的文章,后被更名为《中医将亡于中药》在网上广为流传,一度引发人们的热议。
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曾叹息,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断言:“中医将亡于药!”
在《中医将亡于中药》中,作者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一辈子从事中医制药工作的骆诗文患了结肠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了根治,骆老从医书中找到一方。该方需要的药材,有一味颇为独特:伏龙肝。伏龙肝就是灶心土,可治腹痛泄泻、便血。骆老托了朋友,终于在湖南农村寻找到了传统的老灶台。他特意交代:‘要挖取灶底中心烧得最红的那一块,有多少要多少。’——这东西如今太金贵了,骆老保存了整整一大包,以备后用。为了保证这服药的品质,骆老亲自按古法炮制。果然几剂而愈”。
传统中药炮制工艺已经几近失传。而药材中农药残留超标的真相更令人震惊。大陆产的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污染具有普遍性,几乎在所有的样品中都有检出。二三十年前,为了消灭长白山上的松毛虫,当地曾组织飞机在林区大规模洒下666等剧毒农药,至今该成分仍不时在长白山区的人参中被检出。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中药行业正面临巨大危机。药材资源日渐枯竭、原材料质量逐年下降、同业恶性竞争加剧、假劣药材横行等种种现象充斥市场。
澎湃新闻的一篇报道说,江苏海昌药业董事长蔡宝昌表示,行业内的人都知道,现在一流药材出口,二流药材进到大医院,那些不合格、劣质的三流药材甚至药渣子被做成了五花八门的中成药。
中药市场放开以后,药材变成了“农副产品”,没多少人再指导农民种药了。现在种药主要靠价格调节,哪个上涨种哪个,哪种方法长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种。
从事中药临床研究31年的老专家唐德才告诉记者,中药的采集、加工、炮制、储藏都已经失范。比如采集,人参起码要五六年采,但在传统产地东北,已经见不到成群的野生人参。比如种植,以前强调野生,即使种植也要有机,给药材充分的生长周期。比如炮制,过去的老大夫,每一味药都是经过自己的精心炮制,何首乌古法炮制要九蒸九晒,现在很多药厂是一蒸一晒,有的连这个都做不到。比如加工,药材采集之后,最基本的工作是除去泥沙和混杂物。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药材,茵陈、蒲公英、菟丝子等所含泥沙重量几乎占20%以上。丹皮不刮皮抽心,白芍不去老根,板蓝根不去根头部,桃仁、杏仁不去皮,酸枣仁大量含壳,麦冬、莲子不去心。饮片切法不同,药效也不同。板蓝根薄片的浸出物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斜片、厚片。但现在药工怕切到手,随意把药片薄片改厚片,厚片改块状。
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全世界优质中药材份额中,中国大陆只占5%,其它集中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日本厚生省批准使用《伤寒杂病论》的210个古方生产汉方药,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日本小林制药公司近日发布的消息称,2015年小林制药的多款产品被中国游客大量购买,去年二、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五六倍。日本其它几家生产“汉方制剂”的企业也因此利润大涨。日本、韩国产的中成药大受中国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