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春 又称为“打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所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如《史记•天官书》上记载:“立春日,四时之始也。”意思是说,立春这一天是四季开始的第一天。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庄稼生产过程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春,因此立春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
那么,为什么立春又俗称为“打春”呢?
土牛鞭春(公有领域)
过了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万物即将复苏。如《逸周书•时训》:“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大意是说,到了立春,春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再过五日,冬眠的各种虫类,都慢慢苏醒开始活动。所以为了迎接春日,在古代都有盛大的迎春仪式。在立春的前一天,皇帝率领百官到东郊举行迎春祭祀大典,祈求五谷丰登,回来后还要布德施惠给百姓。如《礼记•月令》上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在立春前一日,各地州县官府会准备一头泥塑的“土牛”(又叫春牛),举行春牛迎春祭祀仪式。祭典结束后,把春牛摆放在官府的门前,等待第二天举行“打春”仪式。
隔天立春日,一大早当地主礼的官员,派遣专人手执彩鞭,抽打“春牛”。从早到晚,府内大小僚臣或路过百姓,都可以在官府前鞭打春牛,象征送寒迎春,也有鞭策耕牛,努力耕耘的用意。因此,人们就把这种鞭打春牛的习俗,称为“打春”、“鞭春”、“鞭牛”。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也有记载:“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
鞭春后,当春牛被打碎时,众人会把碎土拿一些回家,用以表示来年五谷丰收,风调雨顺。
立春除了迎春活动外,也有喝春酒、吃春饼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