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拿中国“绿卡”刷爆屏幕
近日,中国司法部推出的“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草案引发了一场官方始料未及的舆论风暴。这个降低申请永久居留资格的门槛,试图吸收更多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消息短短几天时间,微博上阅读量超过47亿,且有356万多人留言,对这个草案提出犀利的批评或质疑,甚至官方媒体也遭到网民“洗版”。
中国司法部2月27日发布《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列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的条件、规范申请程序和流程,并向各界征求“意见”。该条例规定,外国人只要符合“有贡献或受人推荐”、“从事公益活动”、“进行企业投资控股”、“和中国人结婚5年”等条件,都能获得中国永久居留。
短短几天时间,《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微博上阅读量超过47亿,356万多人留言。
条例规定,外国人获得中国永久居留权后,可在大陆购买自住的商品房,可按大陆的住所公积金规定缴存或使用住房公积金,若没有工作也能领取社会福利金,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且只要家中有1人获得永居权,便能“全家”在中国永居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和一些中国本土民众都不享有的权利。
此外,《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还有一条兜底条款,“外国人因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相关消息传出后引发民间讨论,并迅速升级为一场全网“反条例”的舆论风暴,导致司法部官方微博不得不关闭评论功能。
在中国大陆社会化问答网站“知乎”上可以发现,中国网民对《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持一边倒批评态度。
众网友纷纷发帖称,“我已经被气得说不出话了”,“谁要是支持法案通过,实现外国人的腾笼换鸟,对得起因为计生而死去的胎儿吗?”“如果如此门槛之低、模糊不清的条例能通过,那真是国人的悲哀,时代的耻辱。”
除知乎外,在微博上阅读《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的网友更超过47.8亿,参与讨论的人数高达356.1万。
而提出“外国人永久居留权”的杨宜勇也成为民间讨伐的对象。公开资料显示,杨宜勇是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有网友翻出他早期言论,显示他曾针对中国的劳动力不足等现况,提出“中华民族复兴可能需要外国人来完成”的观点,甚至鼓励中国女大学生和留学生联姻。
有网友担心地指出,外国人涌入会让中国就业市场更加恶化,“中国自己的劳动力都还没有解决,引进外国的劳动力,那我们本国的大学生怎么办?”
这次司法部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对外籍华人设立专门章节,但在第三十九条条例中规定“永久居留外国人对在中国境内取得的收入,依法纳税并按照规定在税务部门开具税收证明或完税凭证,或者办理对外支付税务备案后,可以按照规定兑换外汇汇往境外”。
有陆媒在相关报导中指出,上述这条规定可能会被“特定高收入人群”利用,即先获取外籍身份后,再获取中国的永居身份,然后就可以持续在中国境内获得高收入,并可方便转移资产到国外。
有港媒分析称,大多数民众对此《草案》不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网友普遍认为,条列对外国人申请中国永久居留权的相关规定太过于宽松,多项规定缺少详尽的解释,大有漏洞可钻。
例如:第19条规定,“外国人因其它正当理由需要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什么是“正当理由”?条例中对此并没有给出更明确的范畴。
其二,认为方案中有一些规定给予了外国人“特权”和“超国民待遇”,对于本土居民来说,明显不公平。港媒表示,“网友反感的不是‘外国人’,而是外国人的‘特权’和‘超国民待遇’。”
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类似福州市的非洲留学生骑电动车载客被交警拦下,在推搡交警之后被福州交警从轻处分;南京地铁执法人员“选择性执法”,只罚中国人不罚外国人;很多大学给予外国留学生高额奖学金等。
而对于北京当局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推出这个条例?为什么中国公众的意见如此大?海外知名自媒体人士江峰先生在他的YouTube频道《江峰漫谈》节目中分析说,中共搞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权,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移民考量是非常不同的,“政治色彩很浓,服务于政党的色彩很浓”,这是它的根。
他认为当局这个时候推出这个条例的目的显然是因为当下疫情惨重,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在迅速丧失,制造链一旦离开,再回来很难;而中国制造业与自然地理分布有着关系,一旦生产链移走,意味着一个地区不光是减少收入,马上就会从经济问题变成社会问题。故此,鼓励新产业、新投资者进入,成了政府当务之急。
数据显示,2004到2013年,外籍人口在中国达84.85万,获得绿卡的人为7536,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人口比例占中国的0.06%,基本上为全球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