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室友“投毒案”

发表:2023年12月21日
本报综合报导

11月24日是清华铊中毒受害者朱令的生日,每年这个日子,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的同学们都会给她送上生日祝福。然而今年在同学们打算为她送上50岁生日祝福的前几天,她的脑瘤发作,陷入重度昏迷。被投毒29年后,其近况再度引发外界关注。

朱令的身世

朱令实际名字为“朱令令”,因为熟人常叫她朱令,故媒体报道中常以“朱令”称之。1973年11月24日,她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承之,母亲朱明新。二人于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学习,在校园相识后组成家庭。吴承之退休前曾任中国国家地震局(后改称中国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朱令有一个姐姐叫吴今。吴今随父姓,妹妹朱令则随母姓。吴今是北京大学生物系学生,在1989年4月与同学去野三坡春游时失踪,遗体在三天后被发现,确认为意外死亡。

中毒前的朱令
中毒前的朱令

朱令的初中和高中都在北京汇文中学度过。1992年,朱令考取清华大学,入读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物化2班。朱令从小就学习钢琴,15岁时开始师从孙贵生学习古琴,大学期间加入清华大学民乐队并成为主力队员。1994年,她荣获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另外,她也是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

发病和确诊前的治疗

据其同学提供的信息,1994年10月,读大三的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的女生朱令的眼睛曾两次发生暂时性失明以及数日的视力模糊,虽然她先后分别在清华大学校医院以及清华大学指定的北医三院接受眼科检查,但医院并没有检查出病因。

从1994年11月24日起,朱令开始出现奇怪的中毒症状:起先是肚子疼,吃不下饭;接着胃部不舒服;最后她的头发开始脱落,并在几天内掉光。期间,朱令还带病坚持参加清华民乐队在北京文艺厅的专场演出,表演古琴独奏《广陵散》。12月23日,朱令入住北京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病房,检查尿砷、尿汞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和内分泌各项检查正常。但是,甲皱处呈严重微循环异常状态。住院期间,辅以营养支持和中医治疗,朱令的病情得到缓解,并长出头发。虽然没有查出病因,朱令在住院一个月以后,于1995年1月23日出院。

1995年2月20日,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朱令返校。2月27日,朱令出现比较剧烈的双腿疼痛。3月6日,朱令的病情恶化,她的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朱令的父母将其送往北医三院求治。曾经参与诊断救治的陈震阳教授在其论文“罕见的1例严重铊中毒情况介绍”中记录到,朱令“3月8日又出现强烈的脚痛,小腿痛,痛得不敢触及任何物品,这一次比上一次更为严重,病情发展很快,并累及腰部。

1995年3月9日,朱令的父母带朱令到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门诊,李舜伟教授接诊后,告诉朱令的母亲“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盐中毒病例”。在当天的病历里,李舜伟教授描述朱令的病情:“神清语利,明显脱发,四肢不能被人触碰,指尖和足底红,不肿,温度较高,指尖和膝以下触刺觉减退,膝反射对称,踝反射低。高度怀疑轻金属类中毒,如铊、铍等。”入院时,朱令“两手指甲有明显的Mees纹,被怀疑有铊中毒的可能”。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李舜伟教授当即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张寿林教授联系,请其为朱令诊断。

当天,朱明新陪同朱令到张寿林处检查,根据症状,张寿林怀疑朱令是急性铊或砷中毒,但是该所也无法检测。

由于朱令及其父母和清华大学否认患者有铊盐接触史,并且协和医院称不具备做该项化验的条件,协和医院一直没有进行铊中毒的检测。

1995年3月15日,朱令住进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主诉为“脱发、腹痛、关节肌肉痛3个月,双下肢远端疼痛7天,眩晕3天……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1994年12月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绞痛,3个月后出现脱发,双肩、膝关节酸痛”,初次确诊结果为“周围神经病、肢端红痛症原因待查”。当天做的腰椎穿刺结果正常。

第二天神经内科会诊,排除免疫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协和医院按照格林-巴利综合症诊治。入院后朱令病情继续发展,很快波及胸部;面肌歪斜,语音不清,饮水呛咳,出现呼吸困难。治疗采用广谱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白蛋白注射等。

3月20日,朱令开始处于昏迷状态。

事后,朱令的家属和其中几位专家交谈得知:在去协和医院会诊时,他们因考虑协和医院已经排除铊中毒,就只能从其它方面寻找病因。

协和医院对朱令进行多项检测(包括艾滋病病毒、腰椎穿刺、核磁共振、免疫系统、化学物质中毒、抗核抗体、核抗原抗体、莱姆病、尿砷等),但除了莱姆病以外,其它项目的化验结果皆为阴性。在这段时间,协和医院通知朱令的家属,明确表示可以“排除铊中毒”。

通过互联网求救

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诚、蔡全清等人将朱令的病史,相关各项检查,协和医院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措施翻译成英文,通过在北京大学的互联网向Usenet的sci.med及其它有关新闻组和Bitnet发出求救电子邮件。

由于当时中国大陆互联网不发达,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中国留学生李新博士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医生约翰•W•奥尔迪斯博士(Dr. John W. Aldis)一起帮助创建UCLA朱令铊中毒远程诊断网,在朱令铊中毒远程诊断的信息发布和协调上起到关键作用。

1996年,李新博士和其同事们发表一篇论文,详细记述当时构建和运行远程医疗诊断系统的经过及在朱令铊中毒事件中的重要作用。贝志诚、蔡全清等在北京大学上传朱令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发病时的照片,实验室检查结果,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放射影像(胸片,脑部核磁共振)等;李新博士和他在UCLA医学院放射科的同事们架设服务器,用来存储朱令的病情资料,汇总分类收到的世界各地发来的电子邮件信息。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朱令的病情进展,写电子邮件来询问进一步的信息或者提出相应的诊断或治疗建议。

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服务器上备份储存的朱令诊断治疗日志记载,早在4月10日,贝志诚发出电子邮件的当天,就有医生回覆诊断为铊中毒。

美国神经外科医生芬克博士认为重金属中毒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当时协和医院回复说所有关于重金属中毒方面的实验室检查都已做过;随着进一步的沟通,美国医生们最终发现协和医院只做了金属砷的筛选试验,认为协和医院必须尽快做关于金属铊的筛查。

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医生在回信中指出“疑似铊中毒,认为根据头发脱落、胃肠道问题和神经问题等症状几乎可以确诊”。

芬克博士回忆说,随着朱令的病情的恶化,为了尽快明确诊断,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催促协和医院做铊中毒的筛查;当时除了动用美国驻中国北京大使馆的人脉,直接传真相关的学术文章给协和医院,奥尔迪斯博士还和时为协和医院医护人员的旧友们亲自沟通。

贝志诚和蔡全清等在发出求救电子邮件后,一共收到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份回复。在发出求救邮件的18天里,有84位医学专家提出“铊中毒”的诊断;约30%的回复认为这是典型的铊中毒现象。在铊中毒被明确之后,各种治疗建议(如普鲁士蓝,螯合剂,或血液透析)通过电子邮件被发往北京大学。

据悉,铊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在中国《剧毒物品品名表(GA58-93)》(1993年10月1日执行)中铊与氰化物同为A类(氰化物属于第一类A级,铊盐属于第二类B级)。

1995年8月31日,朱令从长达5个月的昏迷中苏醒。

陈震阳教授认为,“病人虽然开始苏醒,但由于中毒过重,昏迷时间太长,病人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都受到严重破坏。”在康复阶段,“患者症状有所改善,上肢已能活动,记忆力也有一定的恢复,能记忆起早些年如初中发生的一些事,也能用含糊不清的语言简单地表达一些问题。患者发病前会弹琴,但此时除了手还似乎能作一点弹奏的动作外,连琴弦也拨不响。舌头和嘴的肌肉配合不协调,无法用正确语言来表达她想要表达的内容。两腿肌力仅1~2级。视力减退,视神经部分萎缩。CT检查结果,整个大脑,小脑出现萎缩”。

朱令在1994年11月底出现铊中毒症状,最后求助于互联网才得到确诊和救治,这是中国首次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远程医疗的尝试。

康复情况

从1994年中毒至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康复治疗,由于铊中毒损伤的不可逆转性,朱令的智力、视觉、肌体和语言功能都没有得到恢复,留下永久的严重后遗症,朱令的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必须由年迈的父母照料生活起居。

在2013年5月,朱令的父母在接受采访时说,“每天令令醒了我们就起床,扶她起来,第一件事是给她清理气管:雾化、清痰、洗肺,然后注入胰岛素,再一勺勺喂早餐。”

康复锻练也是朱令每天的必修课。屈膝半蹲动作单靠她一己之力无法完成,年届七旬的父母便合力帮忙,父亲站在前边,和轮椅上的女儿顶住膝盖,母亲朱明新则在后边紧紧托住女儿的腰,防止她受伤。朱令几乎每年都要住院,少则半个月,长则半年。2011年的一场感冒,让她在重症监护室住了10个月,花费60多万元,“不生病还好,一生病花钱就多了。”那场感冒引发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以致她至今只能吃流食。

什么原因让嫌疑人孙维下此毒手?

1995年年末,警方对朱令的家人透露,唯一的嫌疑人,就是朱令的同宿舍室友孙维(后改名为孙释颜)。当警方准备采证时,朱令的宿舍两次失窃,朱令的洗漱用品和其它可能有关的证物全部丢失。而嫌疑人也因此有了足够的时间远赴美国,隐姓埋名后逍遥法外,1998年8月25日以无果的结论结案。

朱令案发生后,当时大陆《羊城晚报》最先披露,时任北京政法委书记强卫及不具名的某中央领导是此案件被搁浅的主因。这名中央领导是谁?当时舆论纷纷指向中共前党魁江泽民。

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城此前曾发表的一份声明中透露,警方在1995年锁定孙维,但当时的最高国家领导人是总书记(暗指时任中共总书记江泽民)。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副教授润涛阎在海外网站发表文章表示,此案的幕后黑手就是江泽民。原因之一是江泽民汉奸家族的背景握在孙家手中。

艰难走过30多年后的朱令,却在50岁生日之际传来了更不好的消息:脑瘤发作、颅压过高、瞳孔放大、高烧至39度,陷入重度昏迷……打击接踵而至。

朱令的老父亲的一句“已经放下了”让人心疼且无奈,因为全世界都知道凶手是谁,但是却无能为力。

类似的投毒室友案也曾发生在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中。

嫉妒让他对同胞室友多次下毒手

2014年,小Y在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之后留在本校开展博士后的工作。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不舒服,恶心呕吐的症状时不时会出现,而且吃东西总感觉不对味。

起初,他怀疑是自己买的一个苹果派过期了,还怀疑是被他人恶作剧,或者是被其它的动物爬过,并没有在意,这种“不对味”的症状持续太久,症状也越来越严重,让他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的食物被人动了手脚。

于是,他在跟实验室主管申请后,在自己的办公桌附近安装了一个隐藏摄影机,还故意留下了一些食物,想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摄影头却拍下了恐怖的一幕——小Y的工作伙伴、曾经的室友王子杰(音译)居然悄悄地走到他的办公桌附近,一手拿着玻璃瓶,一手握着吸管,偷偷往他的食物里面注入了某种透明的物质,视频中显示王子杰甚至还来来回回做了五次之多。

小Y很生气,王子杰是和自己一起搞学术的同窗,还在一起做室友好多年,为什么要对自己下此毒手?愤怒的他拿着视频质问王子杰,但是对方说,这只是恶作剧,他加入的只是普通的乙醇(酒精)。

小Y在报警后,将自己的水和食物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让他后背发凉的是,检验报告中居然显示食物和水里含有N亚硝基二甲胺!这些在学校的实验室库存中是没有的!

N亚硝基二甲胺,这是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致癌物的物质,会产生急性毒性、致畸性、致癌性。长期吸收这种物质,会导致肝脏和肾脏受损,还会导致癌症,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

王子杰之所以对小Y下此毒手,是源于对小Y的嫉妒而失去理智。在被执行了7年徒刑之后,他被遣送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