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 中国著名古佛塔之十二

发表:2023年02月21日

塔,是一种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建筑形式,最初是用来供奉、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的场所。现在留下来的中国古塔,经过千年的风雨,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定格。

常言道:“有塔便有寺。”中国早期的佛教寺院多以“塔”为中心。孤高耸天的佛塔,是佛陀“涅槃”神圣的象征。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Zhangzhugang/Wikipedia/CC BY-SA 3.0)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Zhangzhugang/Wikipedia/CC BY-SA 3.0)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的崇圣寺内,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天龙寺的原型。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人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高16层,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833~840年),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

南北小塔均为10层,高42.17米,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1108~1172年),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大理崇圣寺三塔建塔的艺术登峰造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

崇圣寺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始建于南诏蒙劝丰佑统治时期(823~859年),在大理国时期扩建,规模宏大,被称为“佛都”。大理国的22代国王中,就先后有9位到崇圣寺出家为僧。

崇圣寺曾有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铜像、元代高僧圆护大师书写的“证道歌碑”及“佛都匾”、明代的“三圣金像”。崇圣寺经明清战争、清军围剿云南回族起义、文化大革命等战火及人为的破坏,五大重器只剩下三塔。

据《南诏野史》、《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间,11400尊佛像,铜40590斤,工钱708000余银两,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金箔43514斤,有“三阁、七楼、九殿及百厦”的宏大规模,令人赞叹。

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相等)”。

明代,李元阳重修,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寺中保存的五大重器尚在。

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

据徐霞客的记载,寺中的建极大钟(871年造),高超过3.3米,厚度接近33厘米,音律宏亮,80里远的地方还能听到钟声。

明正德九年(1514年)大地震,千寻塔像竹子一样裂开了两尺的裂缝,十多天后自己愈合了。1925年地震,塔顶震落,残破益重。

崇圣寺三塔的建筑特色

三塔的基础构造相同,黄土地基,满堂基础。均无“地宫”。空心直壁,穹窿顶,顶层实心的作法如出一辙。塔刹形式、构造虽不同,亦仅简繁而已。北(南)塔刹加上相轮即为千寻塔的塔刹形状。中心柱以大石条稳固作法更是雷同。

崇圣寺三塔及大理地区的宏圣寺塔、佛图寺塔塔檐层数,一反奇数惯例,均为偶数。南北塔10层、佛图寺12层、千寻塔、宏圣寺塔16层。

塔砖规格,千寻塔大约有15种型号。北塔约有八种,除47~52厘米长大条砖外,其余规格完全一样。砖质细密、音响清脆。胶结材料有红泥和搀灰泥两种。

南北二塔不但构造、外形基本相同,更加有趣的是二塔相对而倾,南塔倾斜18°,塔尖偏心93厘米,方向西北。北塔倾斜12°,塔尖偏心90厘米,方向西南。

按“旁二塔如翼内向”记载,400多年前已是倾斜之塔了。

1978年发现于千寻塔塔顶的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公有领域)
1978年发现于千寻塔
塔顶的银鎏金镶珠金
翅鸟。(公有领域)

艺术价值

1977年,在维修过程中,于千寻塔塔顶和塔基内清理出南诏、大理时期的佛像、写本佛经等文物600余件。这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中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有一尊金质造像,重1135克,高0.24米。此外还有刻字铜片,佛经,各式铜镜,各种药物,如朱砂、沉砂、檀香、鹿茸、珊瑚、云母等。这些实物,为研究南诏、大理时期的历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塔的塔砖上面布满了佛教密宗的各种各样的梵文和汉文的经咒,砖背均有细绳纹印迹,砖侧模印人名或塔形符号。人名系砖匠名字,有左光、左丑、春丑等。

南诏劝丰祐时期(809~859年)所建佛塔,建筑风格等与唐代内地著名的佛塔相似,可知当时南诏吸收内地技艺、文化较多,也表明当时云南苍洱境经济发达,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较高。而此类梵文砖的制作,亦表明佛教的流传较广泛,为研究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建造史、大理佛教史、南诏大理佛教与中原佛教之关系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