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黄沙中的国家—黑水国

发表:2023年03月13日
文/隅心整理

在甘肃省张掖市的西北处,存在一座古城的遗址,由于它位于黑水边、因为黑水而盛而衰,当地民间遂称之为“黑水国”或“老甘州”。传说中,黑水国是匈奴人修建的城市,曾经有一支名为“黑匈”的匈奴部落生活在那儿。

虽然正史中均没有关于黑水国的相关记载,民间却一直流传着它的各种传说。现有资料显示,黑水国古城遗址分成了南北两城,彼此距离大约为3公里。目前仅存的城墙经考究,多为明代所建造。 

黑水国遗址(公有领域)
黑水国遗址(公有领域)

1938年,中华民国政府曾在那边修筑公路,并挖掘出了大量的古迹。当时光是挖掘出来的砖块就能够铺排十余公里的道路。

那里还在同一时间发现过大量的中原灶具及奇怪的古人遗骸,那些胫骨经过测量,令人惊讶地发现其长度居然远超于一般人。因此,当地人称之为“长人骨”。 

经探查所记录的资料还显示,城内建筑遗址除了挖出砖块,还发现了绘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具有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的故事情节的壁画。 

担任中华民国监察院院长长达34年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考察之后,发现了上头有草隶字的古砖,他随后亦写下一首记录诗:

沙草迷离黑水边,
何王建国史无传。
中原灶具长人骨,
大吉铭文草隶砖。 

民间传说黑水国在很久之前曾经爆发大洪水,致使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变成了一片汪洋。幸好大禹后来前往治水,黑水归道,才又化为一片水草丰沛的草原,人们也得以在那边创建一个被称为黑水国的国家。

当岁月匆匆,时间来到隋代,黑水国的最后一任王是一个贪财好色、欺压百姓的暴君。他为了填补私欲,到处抢夺掳掠,侵吞邻国的土地财产,搞得百姓民不聊生、痛苦不堪。 

隋朝知道黑水国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威胁,决定派出大将韩世龙去制止,以防未来爆发战事。韩世龙一开始先是苦心力劝黑水国国王应改邪归正,安分守己,好好善待自己的人民。 

作恶多端的黑水国国王自然是听不进劝说,但他也自知黑水国是难敌隋朝大军的。 

于是,他“灵机一动”,遂生出了一个阴险诡计。这个暴君决定先带领忠于自己的人撤离黑水城,等到隋军被骗入黑水城后,渐渐放松了警戒心之后,他再率兵伺机偷袭。这个黑水国暴君认为自己这个计谋设想得极好,届时铁定能打得隋军落花流水。 

其实,这个暴君的阴谋确实短暂迷惑了韩世龙将军。不过,冥冥之中有神灵护佑。韩将军在进城之后,虽然受到黑水国百姓的夹道迎接,却也让他疑窦丛生,满怀戒备。

忽然之间,他听见城中有人在大声吆喝“枣梨、桃梨”。众人定睛一看,方知是一位卖水果的老道。有人想去买老道在贩卖的枣、梨等果子,但偏偏老道又将水果的价格订得极高,致使没有人愿意当傻子去付钱买水果。然而,老道又一个劲儿地不断地吆喝着“枣梨、桃梨……”,让喊声响遍了全城。 

韩世龙将军在眼观四方,耳听老道喊声之间,忽然明白了!他明白这是上天藉着老道的嘴,在提醒他们这一群刚入城的将士:目前的际遇确实有蹊跷。为了防止随后爆发难以遏止的危机,韩将军立刻领兵离开,同时之间亦带走了大批愿意跟随他撤离黑水国的黑水国百姓。 

就在韩世龙领着大批士兵及平民百姓撤离黑水国之后,当天夜里出现了一场沙暴,完完全全把黑水国及不愿意离开黑水国的人们给侵吞得无影无踪了,其中当然包括了偷偷埋伏在黑水国城边的那位暴君和他的军队。 

虽然上述仅仅是民间传说,但化为了荒漠的黑水古城却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有古籍云:“隋朝韩世龙守黑水国驻此,有古垒四,去后一夕为风沙所掩”。因此民间传说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