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行动 “六四”不为人知的故事

发表:2024年06月07日
本报讯

“黄雀行动”是1989年6月下旬至1997年为止,以香港人士为首,为了秘密营救在六四事件中遭到中共通缉的民运人士、学运领袖前往香港的行动代号。

之所以取名“黄雀行动”,香港民主派元老司徒华在自传《大江东去》中解释说,“黄雀行动”的名称并非出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是出自曹植的诗作《野田黄雀行》中所提到的黄雀遭到捕捉但是获得少年救援的故事,借此寓意朋友被捕而自己想尽快协助营救。

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过后,中共在6月13日开始通缉以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为首的学生运动领导人,同时也陆陆续续针对事件参与者展开搜捕行动。在此情况下,由司徒华等人创立的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等香港团体,也在通缉令发出后开始紧急策划营救行动,并最终决定由因为生意关系而与走私客有所来往的陈达钲担任前线营救的指挥工作。

陈达钲先生曾在采访中表示,当时他主要从事走私生意,和海关港口的黑白两道都非常熟悉,因此才敢承担这样危险的营救指挥工作。

黄雀行动的营救名单参考的是国际特赦组织所提出的近800人的名单,其中包括有工人运动领导人韩东方、知识份子包遵信等人,以及王丹、吾尔开希和柴玲在内的21名遭到通缉的学生领导人,包括方励之、万润南在内的被点名知识分子以及六四事件发生后禁止入境的49名持不同政见者。

在黄雀行动中至少有5次派遣行动小组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政府正在搜捕的情况下,行动小组寻找并且安排营救重要的持不同政见者。

这些小组携带有干扰装置、夜视镜以及红外线讯号接收器等,甚至安排化妆师以及准备假证件帮助被救人员进行掩饰工作。而小组执行任务的地点包括厦门市、广州市、深圳市、兰州市、上海市、北京市等地。

“黄雀行动”的资金和物资主要来自于当时香港同情民主运动的商人和名人,但也获得香港政府广泛的援助。其中包括商人罗海星和著名女歌手梅艳芳等人,亦捐钱支持这次营救行动。

根据《新闻周刊》的报导,在行动一开始,黄雀行动策画者便从香港企业界募集到260,000美元作为任务资金。

“黄雀行动”最终成功解救了133人,包括学生领导人李录、熊焱、吾尔开希、柴玲、封从德等人,以及知识份子苏炜、陈一咨、苏晓康、严家其、高皋、吴仁华、刘再复、远志明、孔捷生等人,动用工具包括汽车、火车、飞机还有走私快艇,动用人士包括江湖豪杰黑社会老大,甚至包括广东武警人员[广东武警总队7支队(珠海),六支队(深圳)]。

这也使得江湖上被昵称为“六哥”的陈达钲一举成名,但他的营救团队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营救行动中有4名成员完成任务驾驶渔船返航时,因为遇上浓雾而撞上水泥船丧命;另外还有2人在遭到公安机关的巡逻艇开枪追捕时,因为加速推进造成引擎着火而丧生,对此陈达钲则付了每个人50万元港币的安家费给死者家属。

陈达钲在采访中说,他组织“黄雀行动”的最主要目的,绝不是为了金钱,“黄雀行动”的支持者中也有许多是身家过亿的老板,他们(包括陈达钲本人)之所以能冒着生命危险来实施这场营救活动,主要是“对北京政府在89‘六四’期间枪击学生的行为不理解,因此他们觉得有义务要营救这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