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创五年新低
【记者岳超报导】7月6日,大陆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汇率下调至6.6857,比前一次调整的中间汇率低0.4%,创2010年11月以来新低。这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第5个交易日走贬。与此同时,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也达到了2014年10月以来最低,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
(Thinkstock)
(Thinkstock)
人民币贬值 国际市场担忧
近一个月来,人民币汇率跌幅较大。6月27日,也就是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五年半来最低点。以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来看,都是全面下跌:6月30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5.02,较5月底贬值2.19%;参考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为96.09和95.76,分别较5月底贬值2.39%和0.47%。
人民币持续走低引发了国际市场的高度关注。总理李克强6月27日当天在达沃斯论坛讲话时,也试图增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表示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然而,瑞银集团7月4日发表报告,把预计2017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7调整到7.2,提高了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有报道称,从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已经贬值了大约5.9%,也就是从全年来看将达到13%。
此前,大陆央行一直声称人民币汇率(主要指对美元)将在小幅波动基础上保持稳定。2015年12月,大陆央行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对美元改为对包括美元在内的13种货币(一篮子货币),并声称“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但从2016年年初开始,人民币就持续贬值,尽管美元指数走弱2.5%,但人民币兑美元不仅没升,还贬了3%,引发国际市场的忧虑。
持续走贬 或为政府引导
人民币汇率贬值走向引发外界关注,对此,大陆央行近期在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上,发表了一篇题为《6月份人民币汇率指数小幅贬值》的文章,试图对近期人民币汇率下跌作出解释。提及英国“脱欧”引发全球避险情绪大幅升温导致6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贬值、境外投机势力加杠杆做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亚洲货币等等外因条件,并仍称“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将保持基本稳定。”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大陆央行口头上声称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但是实际上正有意引导人民币走向贬值,美国之音报导援引法国兴业银行的策略师Kit Juckes的话,将人民币汇率最近的动向称之为大陆当局的“障眼贬值”(或“隐形贬值”,stealth depreciation)。
同时,美国之音还报导表示,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发出的中国经济报告中指出,北京政府所称的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际上的人民币汇率下跌相矛盾存在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决策者根本就没有打算让货币保持稳定;贬值是恒定的目的,而改变政策口吻,以及推出新的货币篮子,意在误导投资人。另一种可能性是,今年持续的贸易加权贬值实质上是对其它货币动向所作出的投机性回应。但他认为这方面可能性应该不大。因为今年一月到五月,当美元对大多数主要货币走弱实际上为中国央行引导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提供了一个窗口期,那样将有助于稳定人民币的前景,但北京却仍然让贸易加权汇率下滑。
CNN报导也援引市场分析机构HIS的资深中国经济分析师布莱恩•杰克逊(Brian Jackson)的话说,美元升值给人民币加速贬值提供了某种掩护,因为北京政府原本就打算让人民币持续贬值。
缓解通胀 贬值无可避免?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北京政府为何引导人民币贬值,从经济规律来看,人民币下跌是正常的趋势。因为从2008年开始,大陆的货币市场是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货币价格贬值,传递到国际市场上就是货币贬值,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规律的内在反应。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中国政府干预了规律市场,使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反而逆向升值,长期累积下来就是通货膨胀修正的影响力,而造成的后果就是人民币始终是要修正的。当政府撤下干预的时候,人民币即刻就会贬值。因此目前的贬值,是对前期通货膨胀逆势而行的结果。其次,目前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都不看好,主要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处于调整时期,这也是人民币贬值的另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印制货币过多,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一印钞机,从2008年开始至今,发行的货币总量超过除中国外前六名国家的总和。与此同时,中国从2005年以来就处于国内面临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国外面临美国要求的升值压力。在这种升值和贬值矛盾的压力下,中国用汇率管制硬抗,导致了人民币价值虚高,所以在外汇市场需要有一个漫长的修复期。因此大家预测在2017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达到7。现在瑞银把汇率修改到7.2,应该还不是最终的汇率,汇率达到8或这个9都是有可能的。
李克强总理此次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并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但长期指多久?幅度又会有多大?李克强并没有明确说明。人民币后续走向如何,媒体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