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瑰宝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本报综合报导】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委员会经评审后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为中华5000年文明中的一支瑰宝。“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主要用于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图(网络图片)
二十四节气图(网络图片)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后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传统的农耕方式正在被机械化生产所代替。一些附着在种地上的中华农耕文化也正在消亡,不少网友表示,二十四节气其实是很实用的文化遗产,不要让我们先祖的智慧湮灭在历史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