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段叛逆期的特点及应对

发表:2020年12月06日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而且还不止一次。叛逆期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其实,叛逆并不是坏事,它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对孩子来说那是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

首先,它代表孩子开始走向成熟,是认知能力提高的表现,说明孩子生理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才有跟父母反抗的资本。

其次,叛逆是孩子探索自我的一种方式,孩子需要通过比较与别人的差异去明白“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擅长什么”,最终形成独立的人格。这是成长中的重要任务。如果孩子一直很乖,对父母言听计从,反而要替他们担忧,因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主见,流于平庸。

(123RF)
(123RF)

另外,叛逆是孩子不良情绪的一种发泄途径。身处叛逆期的孩子会变得格外敏感、情绪多变,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不吐露,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最后,叛逆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调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会逐渐发生变化,由“自主”慢慢取代“依恋”成为亲子关系的突出特征。顺利完成从“依恋”到“自主”的转变,对孩子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十分重要。

那么父母需要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呢?

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孩子从幼年到成年,会经历3个叛逆期——父母可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区别对待。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孩子的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
健康成长。

宝宝叛逆期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得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面对“宝宝叛逆期”的孩子,父母最好的办法是接纳,并引导。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即给孩子提供不同的选择,让孩子做选择题。比如从外面回到家后,父母与其命令孩子“不要乱丢鞋子”,不如换成可供孩子选择的陈述句:“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或是放在鞋架上。”睡觉的时候,父母给出的选择可以是:“咱们是现在上床,还是五分钟后
上床?”

父母给出的选择其实是事先筛选过的,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方面,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做到良性引导;另一方面,孩子也不会产生被控制感,相反还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主心态。

此外,孩子在面对固定的那个照顾者(比如妈妈)时更容易出现逆反行为,因此建议家中其他人多参与到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来。家长可以多带孩子玩,和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而不是一味纠正孩子的错误。这样孩子会自然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且更容易建立规则意识。

儿童叛逆期

6-8岁的孩子不同于婴幼儿时期的宝贝,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不再是孩子”了,开始不愿意让家长拉手,不让父母叫自己“宝贝”或小名了。有时大人说东,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爱哭,比较娇气。

脾气秉性的突然转变,以及强烈的逆反心理都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常见现象。孩子进入学校后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急于想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因此会开始要求独立,行为上想要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

对待这个叛逆时期的孩子,父母应该以互动的方式来沟通,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再来进行评论。

父母可以适当地下放权力,有些事情不妨让孩子自己做主,让他充分地感觉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当学习动机增强时,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这个时期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比如饭前做作业,饭后看二十分钟电视,这些约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帮你更好地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青春叛逆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心理发育还尚未成熟,常常会觉得有挫败感,比较烦躁。这个时期的孩子好面子,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做出一些挑战父母权威的事,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独立宣言。

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尽量少干预孩子,尽可能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就算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对,也要把所有问题集中到一起,鸡毛蒜皮的小事尽量忽略,只选最重要的三四个问题,一个月左右和孩子集中谈一次。在谈的时候,千万不要长篇大论。只有说得少,孩子才会用心去加以重视。

父母要开始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支持孩子渴求独立的尝试,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此外,父母可以多给孩子看一些积极的励志书,比如名人传记等,让他内心有个学习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另外,这个时期可以多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去高校学府感受感受等等,给予他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

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更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它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作为家长无需过分地焦虑,只需要放下惯有权威,平和地去接受,有策略地去引导,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