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无法带来如殷、周之成就(下)
(接上期)
文/润珍
商鞅变法时徙木立信。(网络图片)
秦穆公认为,晋国百姓是无辜的,还是应该给予粮食援助。然而,到了第二年,秦国也发生饥荒,向晋惠公请求粮援,晋惠公却趁机率军攻打秦国。不得已,秦穆公哀兵出征,击败并俘获了晋惠公,但最终还是释放了他。秦穆公的一再以德报怨,足以证明秦国曾经颇有仁义古风。而称秦国为“虎狼之国”,其实都是商鞅变法以后的事情。
商鞅变法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实行,仅仰仗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就会“免而无耻”,趋向功利。而连坐制度开了株连的先河,人民由宽容忍让而变得互相监督,因恐惧连坐而互相揭发,也极大败坏了淳朴的与人为善的民风。人生活在恐惧之中,即使仓廪实,也难祥和快乐。
赵良论商鞅必亡
直到今天,商鞅的连坐制度还延续在这个国度阴魂不散。所以就难怪,商鞅能被一些人看作了不起的改革家了。是商鞅真的见解高明,跨越古今吗?其实,真正高明的人自然能看出霸道的危害。与商鞅同时期的大臣赵良就预见到商鞅的下场。
商鞅在秦国任宰相十年,权焰熏天,志得意满时,赵良却跟他说了这么一番话:
“你治理国家却对百姓漠不关心,光顾着大建豪华的宫殿城阙。这些工程算不上政绩。”
“你利用法律手段割掉太子老师公子虔的鼻子,对平民百姓你随意用严刑酷法予以残害。这不是执法,只会积累怨恨酿成大祸。”
“传统道德对百姓的感化比官府的恐吓命令更能深入人心,下民效仿上官的清廉正直比遵循上官的三令五申更为迅速。现在你排斥传统道德,用权力来强行灌输所谓的先进文化,这谈不上教化百姓。”
“你出行的时候,后面随从几十辆车子,车子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士兵,有身材魁梧的大力士陪着你坐车做贴身保镖,车子旁边还有手持矛戟的徒步卫士飞奔护送。这几样东西只要少了一样,你就坚不出门。”
“‘仰仗道德的人走向昌盛,仰仗暴力的人走向灭亡’你现在处境危险的就像早上的露珠受阳光照耀一样,还想延年益寿吗?”
“你为何不放弃权力,归还十五座封邑,到乡下去浇灌菜园,劝说秦王多做好事:提拔被埋没的贤能、赡养老人、抚恤孤儿、尊敬长辈、礼遇功臣、尊崇有德之士。这样可以使你稍微安全一点。”
商鞅哪里听得进这些盛世危言,依旧我行我素。
商鞅死于自定的法律
后来,秦孝公过世,太子即位,太子老师公子虔告发商鞅意欲谋反,秦惠王下令派人逮捕商鞅。商鞅本是魏国人,就潜逃到边境,天黑了想在旅馆里住下。旅馆老板拒绝他说:“对不起,商鞅定下了法律,入住客人没有身份证明,要连旅馆老板一起治罪。”
商鞅不敢住店,连夜逃到魏国。然而魏国因为他曾经背信弃义,又是秦国的通缉要犯,拒绝接纳他。商鞅逃回自己的封邑,纠集一帮人马进攻秦惠王。秦惠王调动大兵讨伐,将商鞅兵击破。商鞅又向东逃亡,路上被擒获杀死。秦王下令将商鞅尸体车裂,商鞅家族灭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