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最迷人的时代(上)

发表:2017年05月16日
南宋官窑青磁长方盆(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宋官窑青磁长方盆(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冯仑
 
在杭州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有一处著名的瓷器生产遗址,蜚声海内外,这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南宋官窑。800多年以前,南宋官窑曾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历史足迹。
 
矗立于昔日古窑址区的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遗址为基础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它位于西湖风景区的南部,隔玉皇山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相邻,馆内建筑古朴、陈列雅致,犹如一座陶瓷文化殿堂,展示着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官窑制瓷  南宋高科技的代表
 
绍兴十三年(1145年),当宋高宗在皇城南、嘉会门外4公里处设立郊坛,在临安这个新都第一次大规模地祀天拜地郊祭时,他的心里一定是感慨万千。
 
公元1127年,赵构,南宋第一任皇帝,千辛万苦,逃到杭州,年仅21岁。作为一个年轻人,你可以想像,他对当年北宋汴京那种奢华优越的生活有多迷恋。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作里,有歌舞升平,也有那么一点点怀念旧朝的凄楚。
 
赵构一定是想把杭州建成像汴梁一样的城市的。恢复神圣优雅的祭祀制度,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绍兴十一年(1143年),南宋与金议和,政局安定,恢复祭祀的礼仪就摆到日程上来。问题出来了:北宋被灭、靖康之难中,宫廷器物被金人一股脑儿运到东北去了,其中当然包括了名贵的礼器。大量生产礼器的任务迫在眉睫。
 
需要说明的是,北宋的礼器,材质多是青铜和玉,但南宋之初,财政跟不上,只能用瓷器和木器代替——权宜之计,却促成了南宋官窑的中兴。作为生产特供皇室用瓷的南宋官窑,因为开创了生产祭祀用瓷的历史,也在整个陶瓷发展史上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到南宋后期,官窑制瓷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南宋王朝常常被人认为偏安一隅,却忽略了它所拥有的高科技光彩。
 
如今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出的一件簋式炉,究竟是礼器还是寻常的宫廷用器皿,已不得而知。但在它身上,却体现了南宋官窑青瓷的审美尺度:那种如脂如玉的青色,正好和眼睛对色光敏感的平均峰值一致,以至于每个人见到它,都会痴迷——那是“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迷人境界。
 
随着南宋的灭亡,官窑艺术从此消失于世界。它只存在了150多年。如今,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全数在内,成品总数不足三位数。
 
北宋官窑址至今未被考古发现。幸好,还有南宋官窑址。
 
根据史载,南宋官窑的窑址有两座,一座是在宋皇室南渡后,依照北宋制度,在修内司(宫殿修缮机构)重建的“内窑”,一座是在城南郊坛下设立的新窑。随着元末张士诚重筑杭州城,凤凰山被截于城外,南宋大内从此湮没在荒烟蔓草之间,窑址之说扑朔迷离。
 
19世纪20年代,杭州城南乌龟山下,出土了很多官窑瓷片和窑具。1930年,“郊坛下别立新窑”这句史载,得到了印证:窑址三面环山,东北距皇城两公里,西面紧邻八卦田。郊坛、八卦田都曾是皇家圣地。1956年、1985年,浙江省考古部门对窑址进行了两度考古发掘,发掘出了练泥池、素烧炉、成型工房、釉缸等作坊遗址和长达40米的龙窑1座。当时出土瓷片3万余片,历来描述官窑瓷器的特点是“薄胎厚釉”,考古报告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南宋官窑博物馆,就在此遗址上修建。
 
(未完待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