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人——伍秉鉴 / 一百多年前的世界首富

发表:2021年04月03日
文/奇林

1769年,伍秉鉴出生于清朝行商的家庭,长大后他继承父业,经营国际贸易,后来又放贷款给外商,逐渐成为世界首富,他在中国并不为人知,而在西方商界却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在英国伦敦的杜莎夫人蜡像馆里面,有着两个清朝人物的蜡像。其中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另外一位就是伍秉鉴。

1830年伍秉鉴画像,由英国画家 乔治•钱纳利绘 (公有领域)
1830年伍秉鉴画像,
由英国画家 乔治•钱纳利绘 (公有领域)

伍秉鉴到底有多富?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1年统计了过去1000年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列入榜单的中国人只有6个,与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刘瑾和宋子文等如雷贯耳的大人物排列在一起的,竟是名不见经传的伍秉鉴。 

据美国学者黑尼斯和弗兰克•萨奈的推算:他应该是那个时代世界上的最富。1834年,他的家族财富几乎是清政府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是4000万两,而伍秉鉴他当时财产为1872万两白银。

五代繁荣的起家之路 

在鸦片战争之前,清廷只开放了广州港口与世界进行经济贸易,史称“一口通商”。广州垄断对外贸易的就是民间十三家商行,简称“十三行”,伍秉鉴的“怡和行”是十三行的商业领袖。 

伍秉鉴本是福建人,但福建山多地瘠,农业发展不起来,所以,福建从宋代开始就进行海洋贸易,到元代,泉州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港口。到了清朝初期,中国南海商贸中心开始转向广州,大批的福建人也来到广州经商,伍秉鉴家族经过五代人创业积累发展起来了。

 1850年的十三行外贸易特区(公有领域)
 1850年的十三行外贸易特区(公有领域)

诚信仗义疏财广积人脉

伍秉鉴能成为世界首富,是通过“诚信”积累广阔的人脉。

伍秉鉴在福建武夷山拥有大片的茶山,这里生产的茶叶,通过旗昌洋行运往世界各地,以伍家怡和行作为商标的箱装茶叶在英国伦敦、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美国的纽约和费城等城市,均十分畅销。他销售的茶叶是当时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凡是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价钱最高。因为怡和行的成功,为伍秉鉴积聚了丰厚的财富。

他为人低调谦逊、诚信、忍让,所以,很快他就成了十三行的领袖。别看拥有富可敌国的家产,但伍秉鉴深知,财富如流水,善加利用才是安身立命之道。他凭借手里的金钱为十三行的商人做了许多公益性的事情,比如设立种痘局、育婴堂等场所。他为人急公好义,当得知老商人刘德章因为得罪了英国公司,而被列为“不予往来户”时,伍秉鉴亲自出面协调,最后恢复了刘德章的商业份额。另有一位黎姓商人,因为经营问题触犯了国法,要被发配新疆伊犁。他与伍秉鉴一向私交极好,苦求其利用与官府的关系为自己脱罪,伍秉鉴考虑到官商勾结破坏司法公正会败坏十三行商人的名声,所以坚持不允。黎姓商人只得绝望地踏上了万里远戍之途,然而当他到达伊犁时,却惊异地发现伍秉鉴早已慷慨解囊,为他在当地建起了宅院,并安排好了一切生活所需。

1807年的十三行外贸易特区夷館
1807年的十三行外贸易特区夷館

7万赚得数百万两白银

1801年,美国商人阿斯特到广州进茶叶,因为本钱不够,找到了伍秉鉴。伍秉鉴赊给他7万银元的货物。可阿斯特的货船在返回美国时遇险沉了,他被逼上了绝路……这时,前后相加他欠了伍秉鉴大约8万两银子的债务,身无分文、人也无法离开中国。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家人拍来电报,说他的父亲突然病倒,希望他能快点回家。一面欠着伍秉鉴巨额债务无法脱身,一面是家里父亲的安危,阿斯特急得一夜白了头几欲自杀。

伍秉鉴知道了阿斯特的情况立即约见了他。没等说话,他先拿出阿斯特立给他的欠条字据,当着他的面撕毁了,然而对他说:“阿斯特先生,你我之间的帐目已结,我已给你买好了回美国的船票。”

阿斯特愣在了那里,不知道怎么回事,伍秉鉴笑着对他说:“孝敬父母是中华美德,没有比这更急的事了。”阿斯特热泪横流,表示回美国后一定争取早日还款。

阿斯特回到美国,从头再来,最终凭借皮草生意积攒了2000万美元的财富,成为了当时的美国首富。他以“伍秉鉴”命名自己的商船,在他的书房挂着华盛顿和伍秉鉴的画像,他常说,华盛顿给了我一个国家,而伍秉鉴给了我全部人生。

很快伍秉鉴的生意便做到了美国,并很快打开了局面。原来,阿斯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望的绅士。阿斯特欠下巨债回国后,便向父亲说出伍秉鉴当场撕毁欠条让他回国的事。他们觉得伍秉鉴是一位诚实、善良的中国商人,因此,召来各大报刊的记者朋友,当众向大家介绍了伍秉鉴的事迹。

没过多久,美国人便从报纸上了解了中国有位善良诚实的商人,各个公司正在急于开辟东方市场,纷纷主动联系伍秉鉴。几年后,伍秉鉴与美商每年的贸易额就达到了数百万两白银。

伦敦画报上伍首富的私家花园 (公有领域)
伦敦画报上伍首富的私家花园 (公有领域)

打造美国首富

美国福布斯家族与伍秉鉴甚有渊源,铁路大王约翰•穆瑞•福布斯(John Murray Forbes),在1829年来到中国时,仅仅是个小学徒,以贩卖中国茶叶为生。后来,他认伍秉鉴为义父,这改变了约翰的命运。伍秉鉴不仅帮助约翰创立了旗昌洋行,还在他回美国的时候,给了他五十万银元去投资。约翰用这笔钱在美国开始了铁路生意,成为横跨北美大陆和泛美大铁路的最大承建商,因此成为了当时的美国首富。

通过旗昌洋行,伍秉鉴参与投资密歇根中央铁路和柏林敦和密苏里河铁路。伍秉鉴也因此获得丰厚利润,成为旗昌洋行最大股东,被美国人尊称为“教父”。

至此“怡和行”成了一家面向海外,在美国涉猎房地产、铁路、茶叶、矿业等多种经营的投资公司。伍秉鉴声誉名扬海外,他同时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中国总代理,“怡和行”成了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银行。他本人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债权人,在当时世界商业的地位无以伦比。

再出手救人所急

1835年,广州地区眼疾传染,许多贫苦老百姓因为看不起病导致失明。这天,伍秉鉴召集下属开会,他先问谁在广州有医界的朋友,众人不知他想干什么,伍秉鉴对大家说:“现在老百姓眼疾发的很厉害,我想开一家眼科医院。”

众人都很佩服伍秉鉴的商业眼光,只要医院一开,肯定门庭若市、财源滚滚。但是伍秉鉴说所有来诊患者全部免费。伍秉鉴在外国传教士的帮助下,聘请了十几名国外有名的医生,很快,医院开诊了,首先在广州城贴出告示,免费诊治百姓眼疾。老百姓将信将疑地来了,结果,真如告示所说,许多人没花一文钱就治好了眼病,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林则徐。

凡来诊治的人,都得到免费的医药,药方上有一句话:“君眼明亮,怡和伴你。”这个“怡和”,正是伍秉鉴经营的怡和商行。后来,广州怡和商行更加有名。

十三行大火(公有领域)
十三行大火(公有领域)

受动乱所累死于污名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伍秉监和其他行商积极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1842年8月29日,鸦片战争以《南京条约》的签订为止。战后,伍秉监曾独自承担《南京条约》外债三百万中的一百万,朝廷恩赐三品顶戴。

清朝实行“保商”制度,就是外国人要和中国做生意,一定要有中国“保人”,伍秉鉴就是东印度公司的商业保人。作为保人,在鸦片战争中,伍家背上“卖国汉奸”的名声。

据历史资料统计,从1800年到1843年,在中国,伍氏家族先后捐了1600万白银,名列广东省之首。尽管伍家捐出百万两白银避免了广州城的生灵涂炭,又捐百万作战争赔款,也没有让伍家摆脱“卖国汉奸”的名声。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十三行街发生了一场大火,据说,熔化的白银顺着水沟流出了几里。伍家及其十三行一代财富帝国彻底走向衰落。战争结束半年之后,75岁的伍秉鉴就这样怀着悲愤离开人间。

生前最后半年里,伍秉鉴曾给他在美国的友人福布斯写信道:“如果我现在是青年,我会认真地考虑乘船前往美国,在你附近的某处定居。”他的墓碑写道:“庭榜玉诏,帝称忠义之家;臣本布衣,身系兴亡之局。”他的五儿子伍绍荣接手了他的事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转到上海及刚开埠的香港。怡和行后来转成茶行经营,后人伍崇曜仍然是美国旗昌洋行的大股东。美国历史学家埃里克•杰•多林在他的书里面说:“1843年9月4日,伍秉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为旧中国贸易画上具有象征性的句号。他几乎是广州体制的化身。”这里的旧中国贸易指的是由十三行垄断的一口通商的广州外贸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