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制裁新疆官员 对华政策面临调整
3月22日,欧盟正式宣布对新疆四名官员和一家机构实施制裁。同一天,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也宣布相关制裁措施,这是欧盟和英国自1989年“六四”以来首次针对北京启动制裁机制。此外,澳洲和新西兰外长发表一份声明,表示支持加拿大、欧盟、英国和美国宣布的措施。中共外交部则在第一时间强硬回应指严重损害中欧关系,并实施反制措施。
根据《欧盟官方公报》(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制裁对象分别为新疆前政法委书记朱海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建设兵团党委书记王君正、自治区党委常委王明山及自治区公安厅厅长陈明国,而被制裁的机构则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制裁措施包括冻结资产与实施旅游禁令。
欧盟旗帜(ARIS OIKONOMOU/AFP via Getty Images)
欧盟指出,四人侵犯新疆维吾尔穆斯林的权利,其中朱海仑及王君正被指负责大规模监视及任意拘留维吾尔人;王明山及陈明国在新疆的安全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直接执行监视及拘留计划,并建立大数据平台,追踪过百万个有潜在威胁的维吾尔人,将他们送到拘留营,并有系统地剥夺维吾尔人的自由及宗教信仰;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涉及管理拘留中心。
制裁的依据则是2020年12月7日制定的《欧盟全球人权制裁制度》(欧版《马格尼茨基法案》),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个人和实体在欧盟的资产将遭到冻结,遭制裁的个人也不能到欧盟旅行。此外,禁止欧盟个人和实体直接或间接向制裁名单的人员提供资金或进行商业活动。
欧盟制裁宣布后,中共对欧盟10名议员和学者以及4个实体进行报复制裁,这引发欧盟成员国的强烈不满,欧盟九个成员国分别召见了中共驻本国大使。
德国、比利时、法国、丹麦、荷兰、立陶宛、意大利、瑞典和斯洛维尼亚,在3月22日至24日分别召见了中共驻当地大使,以回应中方“反制裁”举措,中欧冲突升级,欧盟对华政策面临调整。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陷入困境
中欧此番的激烈碰撞,也让去年底原则上双方达成的、正在等待欧洲议会审批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陷入不确定性。在北京方面3月22日推出报复措施制裁多名欧洲议员后,欧洲议会随即取消了原定于3月23日举行的一次讨论欧盟与北京签署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会议。
据报导,《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谈判历时近7年,去年12月北京突然在多个长期无法解决的关键领域,如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永续发展等方面做出重大让步,从而与欧盟原则上达成全面投资协定,不过这份协议还需获得欧洲议会的批准。
就双边贸易而言,中方对欧盟的依赖度高过欧盟对中方的依赖度。2020年欧盟从中国进口商品3835亿欧元,向中国出口商品2025亿欧元,欧盟逆差1810亿欧元。
由于该投资协议尚未正式签署,现在北京和欧盟互相反击,这份协议看来可谓是“命运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