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富不能济贫 “两会”政协谈共同富裕
由于受俄乌战争影响,今年“两会”受到的外界关注不多。仅在快闭幕前,一位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就习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发表评论,称“杀富”不一定就能济贫,最终只会导致“共同贫穷”。
“两会”传出杀富不能济贫
据中新社报导,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两会”期间针对“共同富裕”指出,解决共同富裕问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重视要素环节的重要性,尤其人力资本;二是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比重,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他称,中国人要走向富裕,最重要的是帮助目前还处于低收入的人群。
中共两会(Getty Images)
刘世锦还表示,推动共同富裕需要改革分配制度,其中第三次分配即社会慈善公益,要坚持自愿原则,不能“杀富济贫”。一方面,“杀富”会打击自己创业致富人群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杀富”长期来讲也不能使低收入阶层富起来,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共同贫穷”。他说:“共同富裕其实它不是说所有人齐步都富,它是有先有后的。”
刘世锦的这种说法显然与习近平提出的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说法不同。他的说法引发很多网民的围观,一度被称为是中共两会传出的“大实话”。
但是,大陆商人杨丰认为,这些提案很难被采纳。他说:“即使采纳也只是愚弄百姓、欺骗百姓。共产党都是一个官说了算。纵观两会历史,它都是在算计老百姓维护权贵。两会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就像一个木偶一样。你想想看修宪的时候,你看所有人全部都一致通过,你说这个两会有意义吗?”
旅美时事评论员郑浩昌对海外媒体说,两会上出现与政策相左的论调,中共一般不会做出太大反应,因为这些“花瓶代表”的影响力很有限,不会造成什么冲击,“所以有时中共也乐得有人‘小骂大帮忙’,好给外界留下点北京当局还有那么点‘开明’的印象。”
他认为,对一些不痛不痒的提议,最多是敷衍过去,然后再舆论消音,余波很快就被抚平。
“共同富裕”的本质是什么?
“共同富裕”是习近平于去年8月17日提出的,通过对财富进行“三次分配”,达到“共同富裕”。
美国福斯新闻曾报导,“共同富裕”一词是由中共前领导人毛泽东于1953年首次提出的。此后的1980年代,前领导人邓小平又多次提到“共同富裕”,他提倡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和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自去年习近平提出“共同富裕”口号后,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家开始受到明显压制,在中国掀起一阵小恐慌。民间盛传官方此举是暗示“杀富济贫”,拿富人“开刀”,这也令许多中国商人感到不安。
在习近平提出“共同富裕”的第二天,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公司就宣布投入500亿元人民币,助力“共同富裕”。随后,阿里巴巴也宣布出资1000亿元人民币推动“共同富裕”。其它大公司也纷纷跟进,表态支持“共同富裕”。
之后,企业界、高收入的演艺界被广泛波及,一批明星艺人被查,被要求补交巨额税款。直播网红也沦为“韭菜”,知名播主薇娅被指控逃税,被要求缴纳13亿元天价罚单。其后,又有多名网络主播被罚,中国富人阶层人心惶惶。
旅美时评人士唐靖远对海外媒体表示,“共同富裕”实质就是现代版的“打土豪分田地”。他说,“这个提法实际上是一个障眼法,当局真正的意图是打着共同富裕的名义,要以强制的手段来进行财富再分配,割富人韭菜。”
财经评论人士秦鹏认为,中共提出的“三次分配”,其实就是公开要求识相的富人们赶紧捐款、破财免灾,主动比被动好。
旅美时事评论员陈破空曾直言,“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而是杀富济富、杀富济官、杀富济官府。当局从演艺界和企业界收刮的钱财绝不会分给老百姓,而是直接进入共产党的国库、党库,甚至直接进入权力者的腰包。
台湾元智大学EMBA兼任副教授高仁山表示,“共同富裕”是维稳社会、欺骗人民的手法,用来骗取民意支持,以稳固政权。
2021年9月1日,北大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发表一篇题为《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的文章,指市场经济才是共同富裕的希望。他表示:如果“引入越来越多的政府干预,中国只能走向共同贫穷。”他还直指中共权贵阶层是“共同富裕”的最大阻力:“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反对市场经济的最大力量,就是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者。”他表示,“我们必须明白,扶贫的钱形式上是政府或慈善机构给的,本质上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如果企业家没有积极性创造财富了,政府也就没有钱转移支付了,慈善事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