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一位父亲的教育心得(1)

发表:2020年06月06日
文/张季民

父母跟子女的有效沟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栏目将刊登《亲子之间》系列文章,一位父亲记录了在不同场景中跟孩子的沟通,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启迪孩子正面思考,不仅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还增进彼此的感情,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图:清玉/看中国)
(图:清玉/看中国)

一把小伞的启示

昨天是雨天,我开车送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去上学,由于雨势不小,所以我直接撑把伞陪他走进学校,结果忘了留一把小伞给他。等他下午放学后,在空地等安亲班交通车来接时,还是在下着雨,结果他就只能穿着有帽子的外套挡雨。

今天一早,我看天气还是阴阴的,我就让他带把小伞出门。车子开到校门口前,我陪他下车要走进校门时,我请他带着小伞到教室,结果他一看当时一起准备进校门的同学,已经大多数都没带伞了,就跟我说不用了,说大家都没带,他也不用带伞。我当时看看灰灰的天空,想说下雨的机会还是很大,所以就念了他一顿,说为啥这么偷懒,别人没带是别人的事,也说他是不是忘记昨天忘记带伞淋雨的事了,最后,他还是把伞带进去了。

送完小孩后,我接着开车上班,一路开上高速公路往南,不到5分钟的车程,我就看到天边放晴了,出现蓝色天空,然后越往南开,天气越晴朗,最后还出了大太阳,晒起来还会热呢。

当时,我头脑中就一震,我知道我早上的行为不恰当了。小孩虽小,他有他的社会判断能力,他可以从大多数同学的行为中,马上判断出今天下雨的机会不高,所以虽然出门上车带着伞,到校门时他已经知道可以不用带了,结果我没有尊重他的判断,却一味地用我大人权威式的命令来让他接受我的意见,还因此责备他不听话之类,顿时让我感到非常懊恼。

是的,也许天有不测风云,这样的天气,带着伞总是多一分保障。也许今天只是刚好放晴,所以不带伞也没问题。或是大多数人出门前有看气象报导,知道了今天已经不会下雨了。

但是,我懊恼的是我自己为人父母的态度,我没有尊重小孩的判断能力,更谈不上欣赏小孩懂得临场反应的机智。然后,只是摆出一副我说了就算,我是父母我最大的态度,直接抹杀小孩独立思考的机会。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我深刻反省着我这样的态度,我知道我这样的态度一定已经由来已久,只是平常自己毫不自知,才会在今天直接就表露出来。

也刚好有今天这样的反差,才能让我看出自我的不当之处。

晚上接他回家时,我在车上就告诉他我错了,他早上的意见是对的,我向他道歉说对不起,以后我会好好听他的意见,了解他的想法,也会更尊重他自己的判断。他听了很开心地笑了,我也感到很开心。

多些时间 慢慢来

有很长一段期间,我发现我跟家中七岁小孩的对话,总是充斥着“快一点”、“没时间了”、“赶快去……”,似乎小孩做的每件事都不能让我满意,起床慢、洗澡慢、刷牙慢、吃饭慢、收拾书包慢等等。有时一急,小孩也会被我催促到哭起来,我就会情绪更不好,整个情况往往就更糟糕了。

后来,有一次早上要叫小孩起床时,我改变了一个方法,就是把原本平常要叫他起床的时间提前了15分钟,然后我就想试试再说,如果给他多一点时间,是不是就不用这样催促。

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天早上,我完全没有需要用到“快一点”或“没时间”的字眼,我发现他自己可以把刷牙、洗脸、穿衣服的事情都做得很好,虽然动作还是不太纯熟,但总是自己完成了,而且整个早上的气氛也很轻松,不像以往一样,最后总是要在被骂的气氛中出门。事后我跟小孩讨论时,他也很喜欢这样的改变,所以后来我们就保持了这样的习惯。

我回想当初整个改变的关键,其实也就是多给他一些时间,仅此而已。这多出来的几分钟,不但让小孩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该做的事,我也可以在旁边轻松地等待,让自己跟小孩都有个好心情。然而,平常会把事情催促得这么紧,除了大人习惯在紧凑的生活节奏下做事外,往往也是因为我们习惯把事情积累到最后一分钟才进行,当然就让自己没有缓冲空间,也让小孩跟着没有缓冲空间。

现在,不但对小孩我都会预留这样的缓冲时间,我也开始调整自己生活与工作的步伐,做事情时刻意多提前个3分钟、5分钟,除了让自己可以更从容完成一些事之外,更还有歇息的片刻。这样一来,不但工作效率可以维持,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更轻松愉快呢。

这应该也可以算是我跟小孩相处之下获得的意外收获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