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大揭秘 “表情帝”都是这么来的
【本报综合报导】拍摄影视剧需要群众演员,录制综艺节目也少不了“职业观众”。在大陆,电视台花钱找人“撑场面”,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这些“职业观众”堪称表情帝,时而如痴如醉,时而泪流满面,变幻多端,切换自如。
近几年,大陆综艺节目中观众的夸张表情,逐渐的让人们意识到了“职业观众”的存在。综合陆媒消息,“职业观众”在内地演艺界,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而且发展至明码实价。早年间《正大综艺》的代表队,春晚上时常与相声小品演员互动的“熟脸”等,都是“职业观众”。到2014年,北京的“职业观众”市场规模已达到1.8亿元。
大陆综艺节目中的“职业观众”。
大陆综艺节目中的“职业观众”。
“职业观众”的作用是提示电视机前的观众“此处有掌声”,或者“这个地方有泪点”。台上主持人讲个冷笑话,“职业观众”得马上给观众一个笑的特写,让大家知道这是在“抖包袱”。
据业内人士爆料,电视台在录制节目之前,一般都会预留出给职业观众的预算。根据节目的需要,决定要多少观众,其中包括多少年轻观众,多少老年观众。
如今,在微博、QQ群、招聘网站或生活服务类网站上,都能够搜索到招聘“职业观众”的信息。在大学校园内,招募“职业观众”的小广告也比比皆是。录制一次节目,时间一般在4-6小时,工资为100到800元不等。为了出镜率,这些“职业观众”的演技堪比职业演员,他们“装哭扮笑”,他们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多拿酬劳。
据公众号“电视人”爆料,现在大陆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专门负责拉观众录节目的观众公司,仅北京就有数十家专门注册的观众公司。前几年,组织“职业观众”的“群头”被戏称为“人贩子”。如今的“群头”已经变成了正规职业,叫观众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