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宝典《三字经》(36)
序言:《三字经》是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是中国古典书籍中最浅显易懂又精华的读本之一,经久不衰。《三字经》涉猎典故广博,承载/传递着中华五千年辉煌的正统文化,包括常识、文学、历史、人伦、哲学、天文地理、忠孝节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三字经》到今天仍是教育儿童的宝典,历久弥新,其中有趣的故事也同时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智慧与道理。
sū lǎo quán,èr shí qī
苏老泉,二十七
shǐ fā fèn,dú shū jí
始发愤,读书籍
bǐ jì lǎo,yóu huǐ chí
彼既老,犹悔迟
ěr xiǎo shēng,yí zǎo sī
尔小生,宜早思
ruò liáng hào,bā shí èr
若梁灏,八十二
duì dà tíng,kuí duō shì
对大廷,魁多士
bǐ jì chéng,zhòng chēng yì
彼既成,众称异
ěr xiǎo shēng,yí lì zhì
尔小生,宜立志
字词义解释
(1)苏老泉:就是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著名文学家。
(2)始:才。
(3)发愤:下定决心,力求精进。
(4)彼:他。此指苏洵。
(5)既:已经。
(6)老:指年纪不小了。
(7)犹:还,尚且。
(8)悔:后悔。
(9)迟:晚。
(10)尔:你、你们。
(11)小生:年轻一辈。
(12)宜:应该。
(13)早思:早一点思考,想个明白。
(14)若:好像。
(15)梁灏:宋朝人,非常喜欢读书,在八十二岁那一年考中了状元。
(16)对:应对。
(17)大廷:朝廷。
(18)魁:第一名。
(19)多士:许多读书人。
(20)彼:那,指的是梁灏。
(21)成:成功。
(22)称异:称赞他的特殊、卓越。
苏洵受到梦境的警示,意识到不能再虚度光阴,开始发奋读书。
译文参考
宋朝的苏洵,直到二十七岁时才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像苏洵那样,年纪已经不小了,还尚且为自己读书太晚而后悔,你们这些年轻小辈,应该早一点思考,想清楚其中的道理。
像宋朝时的梁灏,八十二岁才考中状元,而且在朝廷的殿试中对答如流,从所有应试的读书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
像那梁灏这么大的年纪,还能努力不懈考中状元,达成自己立定的志向,大家都称赞他卓越的成就。而你们这些年轻学子,更应该效法他的精神,趁年少时立定志向、及早用功。
【读书笔谈】
记得前两课,是从家境贫寒,处于逆境的角度勉励人不要被客观条件所阻碍,只要有决心就能克服困难,学有所成。这一课还是勉励人要勤于读书,不过换了一个角度,从年龄的角度劝解,并举出了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洵和梁灏的例子。
他们一个起步晚,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时,追悔莫及,敢于迎头赶上。为的是劝人多晚起步都不要紧,但还是要吸取教训,早读书莫要耽误好时光。但究其根本,苏洵最后能自觉读书,是因为明白自己读书的目的不应该为了功名。朝廷通过科举择取有才之士,为的是求得安邦治国的贤才,如果学子只是为了功名而参加考试,则违背了读书人立志的初衷。
另一个则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学到老考到老,中举与不中举不是目的,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有见识,明道理才是目的,这本身就是乐趣,修养与见识就在不断提高。他和苏洵一样都是真正懂得读书目的的人,因此才能奋起直追,不用人劝,也才能不怕别人的嘲笑,因为他们心中都懂得自己读书是为了修正自己,向圣贤看齐,如果考不中,那就做到独善其身,如果中举,那就兼济天下,可退可进,并不执着,心中有数。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动摇自己的方向和意志,所写的文章就会有思想深度和广度,因为文如其人。
可见,早读书与早立志,并懂得何为真正的目标和志向,对于读书人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