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中生都想上大学 加剧专业人才短缺危机
德国的许多行业正面临专业人力短缺的挑战,这个挑战的背后有老龄化社会、专业人力培训赶不上产业需求等结构性问题。高中生毕业后不做学徒(接受职业培训),而更愿意上大学的趋势,正在让这个问题雪上加霜。
根据德国工商总会(DIHK)2021年发布的《专业人力报告》,85%的德国企业对于人才短缺感到忧心。专业人力不足对一家公司的生存将带来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现有员工的负担增加,为了留住现有员工或吸引人才加入,企业的劳动成本增加,压缩利润。许多公司甚至因此被迫推掉订单,生意拱手让给竞争对手。长期下来最为严重的是,这将会降低公司的创新与竞争能力,进而危及公司的生存。
德国一位裁缝学徒
(Sean Gallup/Getty Images)
德国各行业专业人才的养成,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徒制的职业培训,一般为期3年。上个世纪德国的大学长期以来被视为学术机构,培养学术人才,因此高中毕业生就读大学的比例一直偏低。2000年前后,只有30%的高中生获得了高校入学资格,直到2007年,这个比例都在40%以下,但之后一路攀升至55%上下。目前德国的392所高校,提供了超过两万个学位课程,几乎是2007年时的两倍。现在在读高校学生人数约290万。不过,每年毕业取得高校文凭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0%上下,这意味着高校生中途辍学的比例很高。特别是和“MINT学科”——数学、信息技术、自然科学和技术相关的学程,辍学率最高,去年高达43%。
这一数字反映了德国的教育困境:高中毕业生过剩,但技术工人却短缺。教育体系没有为市场培训人才。另一方面,许多过去根本不需大学学位的专业培训,为了迎合教育市场的趋势,也纷纷转型成高校的学位学程,如自2020年以来,助产士也必须上大学。要担任酒店职员和货运代理的年轻人,也可以上大学取得餐饮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学士文凭。
为了配合学生和家长们的期望,德国各州政府对于中学毕业会考(Abiturprüfung)的评分标准也在一直降低,导致了“高分膨胀”现象,对此德国校长会议主席阿尔特(Prof. Dr. Peter-André Alt)直言,许多高中毕业生就读大学的能力,存在严重缺陷。现在有越来越多毕业生以1.0分(820分)的优异成绩毕业,同样的水平,在过去只能拿到2.0分的成绩。
事实上,从工资水平和从事管理类的岗位来看,在德国工匠类职业的职涯发展潜力并不亚于坐办公室的白領职业,但这方面的信息向来较为欠缺。由于现今高校的许多学程已经被视为完整的职业培训,多数高中生毕业后宁愿先上大学,当学徒反倒成了备案。
2020年全国以技术为主的行业,共签订了将近13万份新学徒合同,比2019年少了近1万,下降幅度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