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奉孔子的日本商界之父 (6) 读《论语与算盘》悟儒学哲理

发表:2019年01月10日
文/刘如

涩泽荣一,不仅懂得善待别人,竭尽全力为社会做贡献,还在他的“论语讲义”中留下了如何用人,如何选择人才的真知灼见。

了解了他的想法,很多人也许会恍然大悟,为何自己成绩如此优秀,却在人才采用的面试后,被审查的领导淘汰了,即使未被淘汰,也不会马上得到重用。站在采用人才的公司角度看问题,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揭开迷惑,放下不满和愤恨。

孔子像 (123RF)
孔子像 (123RF)

只因捡起一根针  他被采用

我们很多人大学毕业,寻找工作,在日本往往会碰到面试,就是直接与公司的人见面,直接被公司问各种问题,最后决定是否被采用。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会被问何种问题。其实无论具体问题为何,无论人们如何运用兵法的原则,了解公司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对应自己的技能和专长,来预想问题,准备答案,有一点很关键,就是是否关注别人,考虑别人。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面试完毕,看到地上有一别针。他离开时,顺手捡起那根别针,以免伤害别人,然后关门离开面试室,没想到,就这个动作,打动了面试的公司领导,决定采用他,虽然他的成绩并不是最突出的。

很多人会纳闷,这个很重要吗?这么微小的一个动作,就能决定这么大的事情,决定人的命运吗?我们先不说故事本身是否真实,不相信也无所谓,且看公司采用者一方是如何看问题的。想想在那样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人往往精神非常紧张,为了获得公司的喜欢和认可,真的是费尽心力。发挥的最重要时刻到了,人最关注的当然是自己的命运和最后结果,谁在那时,会有余地去关心别人呢?谁又能在那关系到自己视为存亡的关键利益时刻,以平常心看待,做到时时习惯性地关心别人是否有危险,想要照顾别人呢?这样的人太少了。

也就是说,他能做到不慌不忙,说明他没有争抢之心,只是礼貌地尽力回答好问题,以后的结果,随其自然,能放下对结果的担心和执着,面试结束马上就回归原来的自己,作为一个人来说,最平常的事情,看到地上有危险的针,会伤人,想都不想,自然就捡起来,这样的人,正说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周围人的身上,而对自己如何,能够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也就是说,这样的人,一定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地这样做,才能做到的,否则,即使读了很多讲道德的书,没有在生活中实践过,就算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他的身上,他也不会注意地上有无危险的东西。因为他从来没有关注过周围的人。遇到任何事,首先想的必然是自己的得失,何况在如此关键紧张的面试时刻,哪里有余地,眼中能看到其它的如此微小的、地上有一根针的事情。

所以,那个人不是幸运,不是天降给他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机会,而是日常实践的结果,这样的人,机会处处都会跟随他。

这就是领导思考问题的方式,因人生经历丰富,从很小的事情很小的动作,就能看到人心的本质、人的日常品行究竟如何。所以,如果大家学校考试成绩相差不大,或者有人成绩稍微逊色,但是由于是一位懂得关照别人的人,领导们宁愿采用成绩稍微差一些的,而不是成绩最优秀者。为何把对他人的关心看得如此重要呢?我们先看看作为日本资本经济之父的涩泽荣一是如何认识的。

日本商界之父——涩泽荣一
日本商界之父——涩泽荣一

选择人才  看他如何对待家人

涩泽荣一终生都把孔子视为导师,每天读《论语》成为他的日课,经营上更是反复运用和实践,因此他懂得孔子无论对弟子们说了多少话,都是根据生活中,不同弟子碰到的不同问题,从各个角度讲解仁义二字的具体体现,都是围绕仁义二字在展开,而仁义的实践,就从人生下来后,刚刚开始面对的家庭中的孝悌开始。这是人必须做到的第一步的基本修养,所以孔子把孝悌奉为仁义之本。

涩泽荣一读书读得很明白,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他读《论语》,就会思考人的本质,思考为何孔子把这一点看得那么重,人能否在家做到孝悌,为何如此重要。《论语》冒头的“学而”篇中,第二句,这样写道: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的“弟”通“悌”。意思是说,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人在家能对父母兄弟尽孝悌之道,却喜好冒犯上司的,实在少见,不好冒犯上司而好引发混乱,引发社会动乱,国家动乱的,从未听说过。君子只要能领悟做人的本质在哪里,就不会迷失正道,无论面对任何境况,逆境也好,顺境也罢,都不会紧张动摇,非常清楚自己该如何走自己的路。孝悌正是君子修行仁道的根本。

涩泽荣一说,自己读到这句话,立刻明白,如何判断用人的原则,那就是能够对父母和家人行孝悌之道的人,就是最安心可靠的人,“一个人无论有多厉害的才华,本事,如果对人不善,没有仁义孝悌之心,是不会受到周围人的喜欢的,也不会被社会接受的,甚至对于责任义务,都不愿履行,更可怕的是,还会把才能用到坏事上。就会扰乱了公司,引发事端。所以,我在用人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人品,而非才能。观察他在家能否孝悌父母兄弟,能否愿意为家人尽心侍奉,非常重要。这样的人,他至少做事踏实,不会动不动就傲慢待人,有责任,肯付出,让人安心。”

日本当代的企业顾问,在分析企业失败与成功的原因时,也提到孔子的教导。认为孝悌之道让人懂得真心地感恩父母,出到社会自然懂得顾及别人的感受,懂得谦卑待人,尊重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永远不会将自己的才能视为骄傲,而是能时时不耻下问,关照社会,配合社会的需要奉献自己的能力。能这样做,才能注意到别人的需要和烦恼,才能倾注热情于自己的事业,成功是必然的。而失败的人,就是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考虑问题造成的,一个不懂关心别人的人,不想为别人付出的人,被社会厌恶、淘汰,理所当然。

所谓的英才,应该奉行孝悌之道,明白谦卑奉献的重要;高高在上,自我陶醉,必然失去人心,何谈立足于社会,何谈成功呢。只要懂得这一点,一个平凡的人,诚实尽责,无怨无恨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最后也能被领导信任和重用。

家康的《神君遗训》来自《论语》

涩泽荣一,之所以成为日本经济之父,为日本建立了资本经济的基础,完完全全仰赖孔子的教导。他最聪明的地方,就是不管儒学有多少经典,从来都以孔子的《论语》作为核心纲要,其它的著作,只是参考着阅读,这样就保证他得到的学问,从来不会偏离正道,偏离实质,运用自如。

但是正如儒家学问并非儒家独创,而是承接于上古圣王尧舜以前的文化,日本也同样如此,不会突然就出现一个如此贤明的企业巨匠,懂得做学问要追根求源,回归本质,他的聪明,同样来自被日本称为神君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就是开创了今天日本引以为傲的江户历史和文化的幕府将军。说涩泽荣一懂得活学孔子的智慧,熟读四书五经,却能不忘孔子的《论语》才是核心,有着这样聪明理性的做学问的态度,来自这位将军的影响,可以从他的书中找到痕迹。我们仅举一例。

在《论语与算盘》的“士魂商才”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虽然为人处世相当艰难,如果熟读《论语》,仔细用心品味其中的内涵,就会领悟到许多人生至理,所以我毕生都遵从孔子的教诲,把《论语》当作人生处世的金科玉律,从未离开过案头。我国自古有许多贤人豪杰,而其中既擅长带兵打仗,又精通处世之道的,要数德川家康公,正因他深谙为人处世之道,才能人心归附,让天下英豪俊杰甘愿臣服于他,创下德川幕府十五代的基业。让后人享受了两百多年的高枕无忧、繁荣和平,实在是伟大的人物。”

家康一生留下了各种遗训,其中《神君遗训》对日本后世影响很大,涩泽荣一自然也不例外,他在文中提到,他曾把《神君遗训》和《论语》对照着来阅读,发现大部分内容都出自《论语》,“比如《神君遗训》中的‘人之一生,犹如负重担而行远道’,这句话与《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一致。”

他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不及胜于过”是化用《论语》“过犹不及”;此外 若以不自由为常事,则可知足,心中若生奢望,则回想穷困之时;知胜而不知败,终致其害”等等,都能在《论语》中找到类似的句子。涩泽荣一因此受到启发,认为,德川家康正是受益于孔子的教导,终身读《论语》,并付诸实践,才拥有了这番统一天下的伟大宏业。聪明的涩泽荣一,读懂了这一点,敢于在经济领域进行实践,也同样成为了一代伟人。

上梁不正,社会必腐

涩泽荣一的这些思想轨迹,反证了一个真理: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若正,社会必正)。说的就是社会风气如果不好,首要原因就是上层国家领导德行出了问题,居于上位者的责任最为重大,看社会如何,基本就反映出领导的普遍真实状态。

很多日本老百姓也都常常提到一个常识性的道理,他们认为儿女往往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见,无论是身为家长,还是身为国君,或者是任何一位企业领导,他们对底下儿女,底下百姓,底下员工的影响有多大。百姓过上什么样的生活,道德是否败坏,那就是上位者的镜子。反过来说,只有大德者,才能开创出盛世,才能让国家获得礼仪之邦的美誉,得到世界的敬仰。

现今大陆各种影视古装剧,歪曲和丑化中国的历史,丑化中国人,都无法掩盖真相,五千年的礼仪之邦的美誉,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德化天下,受人敬仰的明证。如果真的中国古人天天只会玩弄阴谋诡计,个个勾心斗角,卑鄙无耻,如何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文明,让日本人心服口服,真心效仿呢?而今天的中国,道德不值钱,人人相互欺骗,人心败坏至此,不正是反映出了这个上梁,已经腐败透顶了吗?

我们今天羡慕日本,却不知日本的发达,来自中国的传统学问,日本如果没有德川家康对儒家佛家和道家文化的弘扬,并在武士的教育上,尊孔子为师,就不会有江户幕府260年的辉煌。

今天的日本,包括涩泽荣一,都是受益于德川家康的影响。上梁正,则下粱不歪,人们永远都在效仿上位者的形式作风,就如今天的日本皇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包括穿戴与精神追求,人们均会自觉效仿。

德川家康身居国家幕府权力的顶端,却能奉行孔子的教导来修身治国,一生简朴谦恭,以德服人,宽仁节制,使得整个社会,以君子为荣,以小人为耻,并使儒学活用于本土,结合他们原有的性格,形成日本的武士道,建立了他们日本民族自己引以为荣的人生观。

但是不管其具体说法是什么,他们都一致承认,背后的来源,就是孔子的《论语》。就是德川家康留下的做学问的影响。孔子的教导就这样通过德川家康代代相传,被活学活用于近现代社会的经营管理,避免了以背诵广博为荣、在细枝末节上用心、不懂在日常生活与事业中实践的弊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