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启蒙课本《弟子规》(20)
《弟子规》,是以教导儿童伦理道德及基本礼节为主,内容浅白易懂,押韵顺口,对儿童正确行为的规范具体明确,有助于让孩子养成良好品德。
(图:清玉/看中国)
【原文】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注释】
(1)覆:遮盖。
(2)载:承受。
(3)行高:品德高尚。行,德行。
(4)名:名声。
(5)重:敬重。
(6)貌高:外表比别人好。貌,外表。
(7)才大者:才华很好的人。
(8)望:名气。
(9)服:佩服。
(10)言大:说大话。
【白话解说】
人与人之间,都应该要相亲相爱,就好像天无私地覆盖着一切,大地承载培育万物一般。
品行高尚的人,自然名声会传播得很远,人们敬重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品行好,而不是因为他外表好看或衣服华丽。
才华很好的人,名气一定会很大,人们佩服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能力好,而不是靠着说大话、吹嘘自己,来得到大家的赞赏。
【参考故事】
人不可貌相
春秋时代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一个名叫子羽。子羽长得其貌不扬,当他第一次来拜见孔子的时候,孔子对他的印象不太好。孔子看他长相愚钝,言行笨拙,心想这个学生大概没有什么出息。当时孔子有另外一个学生,名叫宰予。宰予长得相貌堂堂,彬彬有礼,又能言善道。孔子第一次和宰予交谈的时候,就很欣赏这个学生,认为宰予以后一定能够有作为,是个难得的人才。
然而,结果却和孔子料想的不一样。子羽对求学问很有兴趣,并且喜欢思考,他奋发努力,孜孜不倦,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学者,还有许多年轻人来向他求教,拜他为师。而宰予却十分懒惰,也不好学,孔子虽然努力地教导,他的成绩依旧毫无进步,孔子三番两次地劝导,宰予也无动于衷,孔子气得把他比喻做腐朽无用处的木头,所谓“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当初对这二位弟子的仪表、言谈,下了与实际才能不相符合的判断,因而感叹道:“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意思就是说:如果以容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就会像对子羽一样,产生误判;如果以谈吐来衡量一个人的才华,就会像对宰予一样,产生误判。因为这件事,所以才衍生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句话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