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 一位父亲的教育心得(17)

发表:2020年09月14日
文/张季民(选自《新三才》网)

父母跟子女的有效沟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栏目将刊登《亲子之间》系列文章,一位父亲记录了在不同场景中跟孩子的沟通,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启迪孩子正面思考,不仅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还增进彼此的感情,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清玉/看中国)
(图片来源:清玉/看中国)

诚信为本,知错能改

有次在路上跟儿子讲一件事,他说我当天稍早有答应他可以去做某件事,但是后来我又告诉他不可以,还争执说我的确讲过“答应他可以”那样的话。他觉得我没有诚信,就跟我说:“如果你对今天早上才讲过的话都可以忘记,或是后来就不承认之前说法,那我以后要怎样相信你说的话呢?”

就在我还没能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又补上了一句话:“我刚刚跟你讲的这段话,就是你在我小时候有一次我说谎时,你自己对我讲的,我今天就用同样的话来对你讲。”听到这里,我马上明白了,我立刻向儿子道歉说:“对不起,爸爸没有记得自己讲过的话,是我的不对。如果你确实有听到我说可以怎样的话,那就照你的意思做吧。”

我之所以不再争执或坚持说我自己没有讲过那样的话,是因为如果我的小孩都可以记得他小时候我告诉他的话,也身体力行了,那他的记忆力铁定比我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我以前都这样告诉他做人要有诚信,否则以后没有人愿意相信他的话。

结果我自已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讲过,却又一直争辩说没有,那确实以后他就不知道该如何听信我的话了。

所以,我当下决定立刻道歉,承认是自己忘记了,是自己的错,我会改过。这样,我才可以让小孩有一致的准则可以依循,否则,他下次就会知道,要求有诚信,只有在大人对小孩之间;而大人自己,就可以否认自己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或因此争执不休。这样的双重标准,是很难让小孩信服,且愿意心服口服地当成自身的处事准则的。

当今社会上,不论政治人物之间,或是商场上,不就是充斥着太多谎言、虚假、言行不一、不遵守诚信等恶行恶状吗?如果我不喜欢这样的行为,可是当遇到事情时,我自己却又是同样没有诚信,那我又该如何面对自己呢?也就更不用说如何教育孩子了。

诚信为本,知错能改,如此而已,当时刻谨记。

小孩的观察力与权威心态的反省

刚从国外出差两周回来,还不太确定国内的天气变化情况。因为隔一天早上要载儿子去上学时,发现清晨气温较凉,于是就帮他带了件外套,要他穿着保暖。

到了学校要下车时,儿子走到车后背他的书包,突然告诉我说今天应该不用带外套。我说气温蛮凉的,带着好吧。他说今天应该会出太阳变热,到时外套还是会脱下来没法穿。我看了一下有点灰灰阴阴的天空,半开玩笑地跟他说:“你这么厉害啊,能预先知道天气,我看云层还是阴阴的啊。”他告诉我说我不在国内的这几天都是这样的天气,他看天空的云就知道早上会出太阳变热了。

我抱着怀疑的心情,请他还是带着,他也没再多说什么,就听我的话把外套带着上学去了。

一早到公司后我一直忙着公务,暂时就把早上这件事给忘了。等到9点多稍微空闲时,我走到茶水间倒水,顺便看看窗外风景,突然看到户外阳光普照,比起清晨的气温明显高出许多,我突然脑袋咚一下,想到了早上的这件事。

原来,小孩每天都有注意着天气、云层、气温的变化关系,虽然只有几天的观察,但已经能让他得出生活上的经验与结论。至少,光看清晨的云层就能知道一会儿要出太阳的这件事,我就不如他呢。

我同时也为我自己的“权威心态”感到不好意思,我以为我毕竟年长小孩几十岁,套句以前长辈常说的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就是那种你是小孩还不懂,啥事都听我大人说了算的心态,结果事实证明,小孩不需要吃的盐比我吃的米多,就可以在某些事物上有比我更好的见解与认识。

我也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经有些事情会认为大人才是不懂,却硬要我一味地听大人的话,那种想辩解、反抗却又无奈地接受大人权威意见的现实,其实到我现在长大后都还能历历在目。

晚上回去,我就对小孩说:“爸爸今天早上的态度错了,对不起,我不应该不相信你的观察。以后我可以建议你带外套,但如果你真的观察认为当天不会冷,你以后可以自己决定。”小孩听了也很高兴,我相信未来在他成长过程中,他会更勇于为自己负责,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等到他长大后,应该会少一些像我这样颇感无奈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