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19个法则(中)

发表:2020年09月14日
(123RF)
(123RF)

(接上文)

自然惩罚法则:让孩子承担后果

约翰一次又一次忘了带饭,妈妈也说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她经常怕约翰饿着,就给他送过去。有一天,妈妈知道了自然惩罚法,照例跟约翰说不要忘了带饭,但补充道,你要是忘了只能自己饿肚子了。约翰答应着,依然忘了带饭。于是约翰饿着肚子过了一下午,这让他懂得,不带饭,自己就要承担后果。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自己感受经历的东西,往往比我们传教给他的更加深刻。

尊重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尊重

课堂上,老师拿出一本著名漫画家的书,告诉孩子们这本书里的故事,也叫孩子们自己讲一个故事,并让他们画出来。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画得也不成样,老师还是很认真地记下来,并将记下的故事跟画装在一起。

他告诉大家,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现在你们小,以后长大了,就能写出好的书来,也会成为伟大的人物。要让孩子真正长大成人,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合理引导,他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延迟满足: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做过一个“成长跟踪实验”。他在幼儿园选出十几个4岁儿童,给每人一粒糖,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吃,只能吃到一粒,但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就能够吃到两粒。有些孩子马上就吃了,有些孩子熬过了漫长的20分钟得到两粒糖。

经过多年跟踪他们发现:能等到20分钟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明显强于等不及的孩子,并在以后更容易获得成功。那些性急的孩子,也更多地表现出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的性格特征,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选择逃避。

破窗理论: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曾提出“破窗理论”,用来表达环境对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比如一幢玻璃窗有破损的建筑,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

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中占有重要地位。给孩子一个整洁温馨的家,夫妻恩爱,不当孩子的面吵架起冲突,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

天赋递减法则:教育孩子要趁早

在国民教育普及的今天,杰出的手工艺人反而少了。有经验的渔夫说,现在像过去那样善于游泳、撒网的人少了,因为现在的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正在读书,而水上功夫必须从十岁左右开始练起。

不少专家认为,钢琴如果不从5岁开始练,小提琴如果不从3岁开始练,就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发展期内进行培养,孩子的潜能就会递减。

超限效应:不要过多批评孩子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都会引起接受者的不耐烦或逆反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对孩子做出同样的批评,这些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出现“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

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的出现,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木桶定律:让孩子全面地发展

木桶定律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告诉我们,我们从事某一样工作,总有自己在这项工作上的长处与短处,提高自己在这项工作上的短处,工作就会更成功。孩子的发展也是这样,均衡发展,更能让孩子在未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手表定律:给孩子定明确的目标

只有一只手表,就可以知道是几点,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孩子更准确的时间,只会让孩子失去对准时的信心。它会把孩子弄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以哪一个为标准。

手表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同时由两个以上的人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同样,一个孩子不能同时接受父母不一致的教育,否则他也无所适从。

禁果效应:如何对待孩子的早恋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就越高、价值越大。孩子对异性充满好感是很正常的,父母和老师以平等的姿态加以引导,将情感转发为学习动力,这是孩子们乐意接受的方法。

甘地夫人法则:让孩子勇对挫折

甘地夫人的儿子拉吉夫12岁时,因病要做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手术并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善意的谎言。

可是,甘地夫人却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那样不好,她平静的告诉拉吉夫:手术后有几天会相当痛苦,这种痛苦谁也不能代替,哭泣或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你必须勇敢地承受它。结果手术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有叫苦,勇敢的忍受了这一切。

挫折常常无法避免,教孩子勇敢面对,他未来的心态才会更平稳。

真爱法则:教育的真谛是爱

爱是一个孩子向前的全部力量,教育的秘诀就是爱,教育的捷径就是爱之路。在孩子调皮时,给他真爱,是用心的关怀、交流,而不是下结论,放任自流。

狐狸法则: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狐狸世界的法则是:成年后的狐狸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们必须独立养活自己,这也是自然法则。

人生的阶梯,我们不知道要经历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可以帮我们爬自己的人生阶梯。有远见的富人,只把很小的一部分财产留给后代,就是要让他们明白,唯有他们自己努力,才能活的更好。

鲇鱼效应:培养孩子竞争意识

挪威人从深海捕捞沙丁鱼时,为了让它们上岸时依然鲜活,就会在鱼槽里放进鲇鱼。由于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鲇鱼出于天性不断追逐沙丁鱼,沙丁鱼就会拼命游动,活得更久。它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激发人的内部潜能。

在孩子教育上,给他们竞争的舞台,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他们以后也会更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刻板效应:放下对孩子的偏见

“刻板效应”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

有些父母,总记着孩子的“不是”与“错误”,对孩子已经形成一种不成才的刻板印象,当孩子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语言去评价他,这就伤了孩子的自尊,也影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不要让自己的刻板,阻挡孩子的进步。要把他的进步看在眼里,放在心中,并及时表扬,才会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