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一目十行

发表:2025年04月16日

【解释】:意思是看书时一眼可看十行字,阅读速度极快。常用来形容记忆力和理解力超群的人。

【成语典故】: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名为萧纲,后来继承了王位,史称简文帝。他从小聪慧过人,有极高的天赋。他四岁开始读书认字,常常能做到过目不忘。相传他看书、读书的速度非常快,能够一眼看十行字,而且互不混淆。

当时有些学者不信,就亲自上门来考查萧纲。他们拿出自己写的文章给萧纲,只让他看一眼,就收了起来,然后要他当场复述出来。萧纲果然流利地背了下来,就连写错的字都指了出来,并且加以纠正。在场的人,无不惊叹他是少年奇才!

萧纲凭着自己的绝顶聪明,不久就将诸子百家的书,几乎全都读遍了。萧纲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写文章,加之他勤奋刻苦,文章写得很漂亮。后来他的大臣们写奏章时,若有错漏,他几乎立刻就能指出来,这让众人既佩服又紧张。“一目十行”这个成语就由此故事而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