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缺口严重要靠个人补 前央行行长曝财政难题

发表:2023年03月11日
本报综合报导

近期,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对养老金缺口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表示,养老问题没有可以拖延的机会。中国养老金缺口较大,未来较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个人养老金补充。分析认为,就算延迟退休也难以为继。

养老金缺口严重要靠个人补

2月25日,中央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在《财经》杂志主办的“第5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中国现有的养老金基础并不太好。人口高龄化,使养老金涵盖面不断扩大,资金很容易有缺口,未来较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个人养老金补充。

周小川(Getty Images)
周小川(Getty Images)

他说,中国养老金所占GDP的比例过低,如果把各国GDP作为一个参照系来看的话,多数国家预筹养老金的总量超过GDP的50%,有的国家超过100%;中国的这个比例较低,约10%以下,有人说6%,也有人说2%到3%。这些都说明,现有的基础并不太好,所以在应对老龄化、体制转轨和未来的养老问题时,挑战是很大的。

周小川还表示,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的机会,以后再做选择会更艰难。要注意治本,至少治标治本相结合。

从周小川的言论可以看出,中国的养老金缺口不断加大,民众最终养老还是得靠自己。

养老金将耗尽  民众不信任保险体系

官方研究也显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赤字规模越来越大。

据大陆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养老金收不抵支会出现在2028年,并在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官方去年开始推行“个人来养老”。去年4月,当局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多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7月底宣布设立特定养老储蓄试点,试点产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三种,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即略高于3%。

官方说,中国已初步建立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及职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曾分析说,三个所谓支柱,其中第一个支柱是社保基金里的养老金,就是企业和个人交的钱,政府代持,等职工老了,它再返还,但现在这些钱入不敷出。第二个支柱其实不算支柱,它就是企业的退休金,原来一些国企是有退休金的,但能支付的非常少,民企根本就没有。

据网民们的普遍反映,这些保险体系并不可靠,很多百姓纷纷退保,年轻人也不愿再交五险一金。

官僚太多百姓养不起  延迟退休也无解

今年1月13日,江西省鹰潭市下属公众号“鹰潭社保”发布一则消息称,2023年1月,全市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养老金已发放到位,其中:对7.5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发放17885万元;为1.36万名机关退休人员发放6909万元;为13.78万名城乡居保退休人员发放2854万元。

根据上述金额测算,鹰潭市机关人均养老金5080元/月,企业退休者人均2368元/月,城乡居保人均207元/月。其中机关退休人员人均支领的养老金约是普通城镇居民的25倍。这个新闻让网友们觉得落差很大。

政府目前想用延迟退休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国务院的规定,中国现在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北京当局2022年初再次明确提出了要推迟退休年龄的说法。在10月份召开的二十大上又提出,要逐渐推迟法定的退休年龄。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要求,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渐进实施。

但是周小川认为,不是想延长多少年就延长多少年,这涉及到平均健康水平和老年人的生产力,企业也会在成本上有所考虑。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表示:“中国的养老金现在是由社保支出,到了现收现付的阶段,而且是不断减少。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工作人员缴交的所有的社保金,都是拿来马上支付给同期的老人,养老、社会保障,各方面的开支而没有盈余,而且还要使用过去的盈余跟存底基金,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情况,就是没有增加,还要不断地减少。”

据官媒《半月谈》早前发文称,未来10年间,中国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退休潮”。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60后”群体将持续进入退休生活,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