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与作品《最后的晚餐》

发表:2023年03月13日
文/梅媛

《最后的晚餐》是由列奥纳多•达•芬奇于米兰的恩宠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的饭厅的墙上所绘制的。1980年,《最后的晚餐》与恩宠圣母教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壁画取材自基督教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遭罗马士兵逮捕殉道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的情景。

《最后的晚餐》(公有领域)
《最后的晚餐》(公有领域)

耶稣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的瞬间。

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左边第五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而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和周围紧张的十二门徒形成鲜明地对比。

这幅名闻全球的经典画作,目前放置于梵蒂冈的博物馆内。

为什么《最后的晚餐》会如此有名呢?首先,达•芬奇通过巧妙地布局,使得饭厅和画面上的厅堂建筑融合在一起,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有人认为,这幅画放大10倍后,更能看出鉴倪。

大家都知道犹大是叛徒,这幅画也充分表现出这一点,放大后看犹大和耶稣的手,同时伸向一个盘子 ,这也应验了耶稣的暗示:“同我蘸手在一个盘子里的人,就是那出卖我的人。”而且犹大的右手还紧抓着自己的钱袋。

据说达•芬奇在绘作此画时,所有人的面孔皆已设想好,惟有加略人犹大未想好。

当教堂神父来询问达•芬奇画作的进度时,与其谈到人物面孔的问题,恰好该神父对其主教有点微词,听闻达•芬奇欲用主教之脸当作犹大的脸孔,连声同意,并开怀大笑。

关于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意为“芬奇城的列奥纳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期的画家,在诸多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他和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写下了西方艺术史上的辉煌篇章,这三位巨匠被后人并称为“画坛三杰”。 

达•芬奇在米兰的恩宠圣母教堂创作《最后的晚餐》时,为了重现当时的场景,达•芬奇还特别请教宗教中的相关学者,对耶稣时代的生活习惯、餐具进行考证。

这幅划时代的巨作从构思到完成,前后经过了4年的时间,有史学家认为,《最后的晚餐》出现后,文艺复兴正式进入了全盛时期,人类的艺术才真正地达到了成熟。 

艺术家因呈现神性受尊崇 

不同文化对艺术家的尊崇有很大的共性,那就是,他们都认同艺术家是在呈现某种神性——不一定在所有文化中都是神性,但至少是一种很特别的精神性,这正是艺术的价值所在。 

达•芬奇在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把人类的艺术带入了成熟和完美境界。他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他那追求“真实”与追求“完美”的精神,更可贵的是,那些具有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将对后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