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县令感化逆子的故事

发表:2025年01月28日

《幼学琼林》里讲述了一个东汉文臣仇览把一个逆子感化成孝子的故事。仇览,东汉陈留考城县人,青年时为书生,淳朴寡言,40岁时,出任县令一职。刚上任期间,他碰到了一位跟母亲同住,并被母亲控告的不孝子陈元。

仇览对陈元母亲告子一事,感到非常吃惊,因为当时的汉朝以孝治国,被人议论不孝,很有可能被毁掉前程。况且这次是母亲亲自告状,罪过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会彻底毁掉了陈元,也违背了人伦亲情。如若真的变成母子相残,就太可悲了。仇览认为,身为父母,不可轻易为之,尽管儿子有不孝言行,伤害了母亲,但应该不是恶意为之,理应是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启蒙教化所导致的。

汉朝以孝治国,若有人被议论不孝,会因此毁了前程。(Adobe Stock)
汉朝以孝治国,若有人被议论不孝,会因此毁了前程。(Adobe Stock)

仇览痛心地劝导陈元母亲说:“我近日经过你们家,看到房屋很整齐,田地按时耕耘,可知陈元这个人不是恶人,应当只是没有受到好的教育罢了。您身为母亲,守寡养育孤儿,自己受了苦,又接近年老了,怎么能因为一时泄愤,把不讲道义的恶名送给儿子呢?!”言外之意,伤害了儿子,同时也会伤害自身,老来身边无人,落个悲凉凄苦,岂不后悔莫及?这位母亲听了十分感动,也感到很后悔,流着眼泪就离开了。

由此事可知,仇览十分关心百姓。平时他仔细观察,仅从这户人家的外观和田地状况,就能判断一个人大致的本性,了解当事人不只不懒惰,而且善心尚存,故为这对母子设身处地的考虑,以劝善救助为要。

后来,仇览亲自到陈元家,和他们母子一起坐下饮酒恳谈,如同父母一样慈爱地向陈元讲述人伦道德,让他懂得应该孝敬母亲的道理和怎样具体奉行的做法,并用善恶有报,祸福自招等劝善的话使他自己领悟。在仇览的耐心教导下,陈元被感化了,成为当地的孝子。

当时,仇览的上司考城县令王涣,政事崇尚严厉,听到仇览以德化人,十分钦佩讶异,便委任仇览当主簿。王涣不理解仇览为何不治罪那个不孝子:“你听到陈元的过错,不治罪而感化他,莫非缺少鹰鹯一样的威猛心志?”

仇览说:“我以为鹰鹯的威猛不如鸾凤的美好。”鸾凤是一种瑞鸟,比喻贤人及有德的君子。深受感动的王涣回复道:“枳树荆棘(比喻狭小恶劣的地位)并非鸾凤栖息之处,小小的一个县令,哪里是大贤的出路呢!太学里那些曳长裾,飞名誉的人,才德都比不上您。”于是王涣捐出自己的月俸,出资将仇览送入太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