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狂欢节创收21亿欧元
德国传统嘉年华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或Fastnacht)于2025年2月27日正式拉开帷幕,不仅带来欢乐,也成为重要的经济推动力。据德国经济研究所(IW)估算,本季嘉年华预计创造21亿欧元的经济效益,较2024年的17亿欧元显著增长。
尽管德国整体消费低迷,但狂欢节期间助长了消费意愿。据上述IW的估算,餐饮业预计收入高达9.25亿欧元,成为最大赢家。此外,参与游行的人们多会精心打扮,也带动了服装等零售业,预计创收4.49亿欧元。而交通和运输,如火车票、出租车服务等需求,也蕴含了3.22亿欧元的商机。此外,酒店行业也会受惠,业绩总额将达2.4亿欧元。在科隆(Koeln)的酒店价格涨幅甚至高达80%。
德国的狂欢节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当时日耳曼部落在冬春交替时庆祝,以驱赶恶灵。中世纪时,狂欢节与基督教四旬斋相结合,成为禁食前的盛宴,“Karneval”意为“告别肉食”。15至16世纪,狂欢节在德国城市流行,莱茵河沿岸地区(科隆、杜塞尔多夫、美因茨)尤为盛行,人们戴面具、扮小丑讽刺权贵人物。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狂欢节在莱茵地区得到复兴,1823年,科隆成立狂欢节委员会,举办官方游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狂欢节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大型民间庆典活动,以“女人狂欢节”(剪领带)、“玫瑰星期一游行”(盛大花车巡游)和“烧毁愚人”(象征结束狂欢)等活动著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