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神游•两宋风华 (48) —— 赵宋垂统八十载 大起文明盛世开
(接上期)
每个朝代都有它的高峰阶段、鼎盛时期。宋朝的鼎盛时期就在仁宗一朝。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宋朝是一个文化盛世,它注重文治教化,文明成就极大丰厚。
所以民国大家陈寅恪这样评价宋朝,他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以说对宋朝的文化盛况极尽赞美。而我们说仁宗朝可以视为宋朝之鼎盛,正是从文治教化、文明成就这个角度而言的。之前几篇文章,我们讲过仁宗朝的内政、外交。今天我们再讲一讲仁宗一朝的文治教化、文明成就。讲文化,就离不开人,离不开人才。宋仁宗一朝,可谓是人才济济。

宋仁宗一朝注重文治教化,文明成就极大丰厚,铸造了宋朝的鼎盛时期。(台北故宫博物院)
我们知道宋朝有很多文化名人,一大半都能在仁宗朝找到。有的是活跃于仁宗时期,有的虽然主要活动时间并不在仁宗朝,但却是培养于仁宗时期。所以苏轼谈论仁宗朝时的人才,这样说道:“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三世子孙,我们往下数三世,英宗、神宗、哲宗都在依靠这些人才治国理政、教化天下。就是说,仁宗朝的人才储备是相当可观的,一直到哲宗朝,其实不只是哲宗,甚至到徽宗朝,他们中有些人还在发挥著作用。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挑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领域和人物给大家介绍。首先是教育方面,因为讲文治教化嘛,首先就是要尊师重道,兴学办校。这方面有几个人很重要。第一个就是范仲淹。我们之前讲宋夏战争,讲到范仲淹,因为他是一个儒将;我们讲庆历变法,又讲到范仲淹,因为他是一个能臣。今天我们讲宋代教育,还是要讲到范仲淹,一方面是因为范仲淹本身就是一个大学者,也曾在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掌教,在各地方任职时也时时注意兴学办校,聘请知名学者任教。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范仲淹在庆历新政时在全国范围内有力地推动了北宋的兴学办校事业。
我们之前讲到范仲淹在庆历四年提出新政十条,第三条精贡举,里面的详细内容就涉及到振兴地方官学,兴学办校。所以,仁宗皇帝在庆历四年三月诏天下州县立学,虽然在此之前,仁宗就已经多次下诏,让各地设立学校,但诸州郡县普遍立学还是从庆历兴学开始。欧阳修对此大加赞叹说:“海隅徼塞,四方万里之外莫不有学⋯⋯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可以想见当时全国兴学办校的盛况。
教育方面,第二位需要介绍的重要人物则是被称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胡瑗对教育的贡献主要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他创立了分斋教学法,因为他起初是在苏州、湖州任教,所以也叫苏湖教学法。所谓“分斋”,就是设立“经义”、“治事”二斋:“经义”是学什么呢,“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又是学什么呢,“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可见,“经义”是培养通才的,而“治事”则是培养专才的。庆历兴学的时候,天子下诏以苏湖教学法,也就是胡瑗的分斋教学法,施用于太学。后来胡瑗进入中央最高官学机构国子监,担任国子监直讲。又做过天章阁侍讲,就是御前讲席,给皇帝讲经论道的。又在太学传道授业,所以,他的这套教学方法就成为了北宋官学之主流。
正因为在教育方面有一批大师级人才的出现,就使得北宋尊师重道之风大开。与之互相连带,互为助力的一个现象就是思想学术繁荣。所以,我们就再来说说这个思想学术方面。我们知道宋代推崇儒学,但同时也尊佛重道。儒释道思想互为影响之下,就使得宋代大儒的学术风尚为之一变。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派,被称为理学、道学,其实就是宋代儒学之一脉。被称为北宋五子的北宋理学代表人物全部出现在仁宗朝。他们是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所以也叫周茂叔,周濂溪。周敦颐被视为理学之开山,学术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很多朋友虽然没有看过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但肯定都读过他的另一章名篇美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句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就是出自这篇《爱莲说》。我们知道理学、道学强调师道尊严,所以理学大师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正襟危坐,气象严毅,但是周敦颐虽然是理学之开山,但是从他的学术,到他的处事反倒与后来的理学家很不一样,他是属于比较随和一类的。黄庭坚对周敦颐非常推崇,认为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给人是这样一种感觉。
再来看邵雍。邵雍字尧夫,号康节,所以也叫邵康节。他擅长象数之学,在北宋五子中,学问造诣最高。虽然他被列为理学代表人物,其实他的学问道家色彩更为浓重一些。《皇极经世书》是他的代表作。但影响最大,直至今天还被人们所关注的著作则是一首长诗——《梅花诗》。这首诗不是普通的咏物诗,也不是普通的咏史诗,而是一首预言诗,预言了邵雍身后一千多年的事情。
接下来再说张载。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他是关中人,所以他的学派也被称为关学。代表作主要有《西铭》、《张子正蒙》、《横渠易说》,但时至今日,令张载知名度甚高的并不是这些著作,而是著名的四句话,也叫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再来说二程,程颢、程颐两兄弟。程颢是兄长,字伯淳,号明道,所以世称明道先生。程颐是弟弟,字正叔,因为是洛阳伊川人,所以世称伊川先生。二程少年时期曾跟着周敦颐一起学习。因为他们是洛阳人,所以他们的学说也被称为洛学。他们的著作被后人合编为《二程全书》。北宋五子,论境界,邵雍最高;论影响,二程最大。特别是程颐,所谓程门弟子,基本都是程颐的学生。有个很有名的典故,叫程门立雪,说的就是程颐的弟子杨时与游酢,有一次去见程颐,结果程颐正在闭目端坐,当时天降大雪,两个人既没有去惊动打搅程颐,也没有转身离开,而是一直在旁边等着。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有一尺深了。这个故事就成为一段古人尊师重道的佳话。
正如我们开篇说到的,宋朝是一个文明盛世,而在这方面,仁宗朝又堪称是鼎盛时期。正是因为一批大师级的学者的出现,首先在教育领域、学术领域,拉开了这场文明盛世的大幕,正如标题所云:“赵宋垂统八十载大起文明盛世开”。
(未完待续)